新时期校长管理理念转变之我见
( 2022-12-10 09:56:54)
○陈孝选
学校管理观念从思维上来讲是哲学的,从理论上来讲是科技的,从操作性上来讲是文艺的。在当今社会,学校管理已开始由实践迈向现代化。这就需要对现代学校管理人员有一种更现代化的教育管理理念。如:先进教学理念、科学的方法、民主管理、人本管理,精神文化等,这是现代管理目标所必须的管理理念。
一、校长要有前卫教育教学管理理念
教育教学管理是学校整体发展的根本任务,也是学校管理工作的中心环节。学校领导者必须将学校管理的中心定在教学管理上,并将其当成整个校园管理的核心。因此,我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校长必须更新教育观念,以新的教育思想转变成教师学生的理念。
教师是学校的核心,而优秀的教育观念也是学校所必需的素养。我认为校长必须转变教师落后的思想观念,这是保证学校长远发展的前提。实践新教育理念是做好学校管理的中心工作的保证。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认识更迭的速度加快,教师仅仅靠在课堂传授新知识点,或者死记硬背,不但会抑制教学的提升,而且还会限制教学的发挥,这是远远无法满足中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要求。所以,随着时间的发展教师的课堂观念也需要改变,对教学也需要进行变革,这样才能适应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本人认为教师观念必须着重下面几个方面转变。首先,教育应该从重灌输向重培养转化。教育过程既是学习者获得基础知识的过程,也是一个身体和性情能开发的过程。所以教育应该从重灌输向重开发过渡,以培养的创新精神,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才。其次,教育需要从重教学结果向重教学过程的转变。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弊病,只重视学生背诵“标准答案”其结果导致学生缺少掌握新知识的过程。重课程是老师在课堂把教育重心放到过程,放在认识形成的规律上来,引导孩子采用认识——归纳——运用的思维过程去认识道理、了解规则。这既是一个掌握技能、也是提高技能的过程,所以可以这么讲,没有过程的结果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再次,教育需要搭建课堂教育新的平台,课堂模式是学校开展创新教学的主渠道,而学生教育则主要是通过课堂这条渠道进行,所以需要先解决应试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从培养创新型人才入手,逐步构建创新型的课堂教育新体系,我们要让课堂教育从以“获得知识”转变为“探索经验”,要从“教师为中心”转变为“学生为主体”,从以“封闭课堂教育”转变为“开放课堂教育”。实施“探究性学习”。我认为新课程所思想强调的:是教育让孩子的自主的探究,观察和实践。学会用大量资料的查阅、研究与评估,以此提高他们的创造力。
因此,学校在实施新课程教学观中,校长必须更新观念,带领教师克服过去旧的弊病,要改革课程体系长期存在的痼疾,努力转变教师陈旧思想观念。每个教师都需要从教学思路、教育方式、课堂气氛、教学管理方法、课堂评价标准等诸多方面,给学生以好的影响,并克服老旧教学方法的存在缺陷,通过努力学习与实践,将校长管理理念转变成学生的理念,培养适应新时代发展的优秀人才。
二、校长要坚持依法治校,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依法治校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必然要求。使学校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校长要树立真心实意为教职工服务管理理念,要多倾听教师意见,真真正正的做到以人为本。充分发挥教代会的民主决策的权利,依法享有审查判断权、审查批准权、审查决策权以及对领导干部的审查监督管理权。凡是学校的与教职工一切权益有关的重大改革举措、规定、教职工的奖励措施等,都必须在经过教代会的修改后通过。发挥教师民主,充分调动教员工主人翁责任感,促进教职工把学校的发展目标转变为员工的共同愿望,在学校治理进程中产生更强烈的向心力和合作动力。
树立以人为本,教师是学校的脊梁,教师队伍发展是办学永远的主旋律。校园必须作为教师队伍发展培养的平台,学校最大的努力是带出一批批优秀的教师。学校要最大限度尊重、信任、理解一线教师,发挥他们的原动力,发挥他们的能量。更要营造良好的学校民主竞争,使青年教师在优良的校园环境里,快速发展为学校的骨干力量。这是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的根本保证,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坚强后盾,校长要一如既往地续写好树立以人为本的文章,为学校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学校不仅要有教学楼,要有好校长、好教师,更要有“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再好的待遇比不上对人才的尊重,校长要倡导人文关怀,增强服务师生的责任感,真正把“国家以教育为本,学校以教师为本,教育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原则,转变为学校的管理理念。
三、校长要经营好学校精神文化,实现学校和谐发展
校长应该如何打造学校的精神文化?我觉得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作转变。1、学校必须有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校精神文化观。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管理者的人文工程,有怎样的学校文化,就有怎样的校园和谐文明。2、学校必须改变校园文化构建的基本模式,必须从人的精神文化入手,将学校人文熏陶作为精神文化构建的关键途径。3、必须引领学生们经历文化精神感悟。教师不但需要通过给同学们提供丰富多彩的人文生活,也更需要通过丰富老师的人文素质,增强老师对孩子们的心灵历程的指导力,这样老师才能真正的帮助学生们实现精神体验。4、改进德育模式。学校以传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文化为德育最坚实的基石,以表现中华民族精神特色为德育内核,以德育方式的科学化走在时代的前沿,学校精神文化要与时俱进,始终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总之,学校管理是一个长期的、中长期的、复杂的问题,仅仅从一方面是达不成管理的目的,必须多管齐下,齐心协力共进。同时,还要进一步创新学校管理的有效方法,总结更新管理观念,科学指导全局,推动学校管理工作的整体提升。
(作者单位:海丰县联安镇田心小学)
- 上一篇:浅谈农村小学如何实施班级管理
- 下一篇:小学班级管理“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