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小学高年级数学预学单的设计与实践
( 2020-09-13 09:56:22)
○黄晓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学是十分重要的。一份高质量的数学自主学习预学单,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是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好抓手。教师在设计预学单时需要从学习主体的视角,来设计最贴切的、使学生有研究兴趣的问题,这样,才能引导学生进行高效的课前预学。笔者结合实践,谈谈几点看法。
一、研究预学单的意义
一般意义来讲,“预学单”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计划单。本研究中的预学单,是教师引导学生以自主学习者的角色参与到“预学单”中问题的提出和作业的设计。教师在设计预学单时,需要从学习主体的视角,来设计最贴切的、使学生有研究兴趣的问题,这样,才能引导学生进行高效的课前预学。作为“预学单”设计的参与者与促进者——教师,应当帮助学生解决“预学单”中的问题,带领学生带有目的地去学习,提升学生的自主意识。
1、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通过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教师通过用鼓励和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发现预习中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后,学生的预习思路逐步明确,掌握自主预习方法,思维能力也越来越强,能够借助多样化的方法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2、促进数学教学方式的不断改变
预习的过程就是以学定教的过程,以学定教是学生的“学”先于教师的“教”,借助学生的预习活动来引导教师的教学活动。借助预习单,学生能够了解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结构以及学习思路,带着问题听讲,更加积极主动地融入数学课堂。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能够发现学生在学习方面的优缺点,更加全面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及认知规律帮助学生找到合适的预习方法,使学生能够从预习过程中树立起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渐产生对数学的兴趣。
3、推动学校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
数学预习单的设计不仅为课堂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利用预习单进行课前预习,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学习新知,不仅有助于加强对课堂内容的理解,也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二、如何设计预学单
1、注重趣味性与层次性
为了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完成课前预习作业, 有效熟悉上课知识点, 为课堂深层次理解打下基础, 首先必须要保证设计的数学预学单有着较强的趣味性, 以此来消除学生被动预习的局面,保障学生的预习质量和效率。比如,在设计预学单时,把操作、计算、实践相结合,动手能力差的学生可以选择计算来完成,增强孩子的学习信心,而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完成操作轻松高效。除了要丰富设计形式,让学生有所期待,也要分明层次,让学生有自己可以独立完成的内容。
2、强调关联性与阶梯性
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 通过一定的串联可以构成一个完善的知识网络。因此,在设计预学单时,要把知识的关联性作为重要的出发点, 鼓励学生在完成新任务的同时运用以往学习到的数学基础知识。同时,也要加强对学生复习意识的引导, 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层次是差异的, 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完成教师布置的预习任务。教师在为学生设计课前预习作业时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层次差异, 并在此基础之上设计阶梯性的预学任务,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预习活动当中有所收获。例如,对于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可以要求全部完成,甚至更多地进行课外研究拓展。对于那些学习能力弱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完成其中的一部分,进行选做。在课堂教学前要关注学生预学单完成情况,特别是学生还没有理解的部分,上课的时候更要多留点时间给学生交流。
3、融汇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
预学单中不仅要有学生独立完成的部分,也需要融入学生合作学习的部分。一个人的思维可能会比较单一局限,小组之间展开讨论交流,可以打开小组的思路,丰富问题的答案,为课堂进一步的深入学习奠定更坚实的基础。在布置小组合作学习任务时要明确分工,各自负责自己的学习任务,最后大家在一起汇总交流探讨各自的想法,共同完成一个完整的学习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能增强自己的自信心,同时也在合作中培养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4、要保证质量高题量少
近几年国家一直在倡导中小学生作业减负,而预学单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作业,不能成为学生新的作业负担。因此,在设计预学单时要保证质量高题量少,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针对性地对教学内容进行安排,注重引导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在课堂上能有所准备,更加高效地展开教学。此外,为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要缩减其他的作业,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来完成预学作业,通过长期的坚持,使学生慢慢养成预学习惯。
三、要注重评价反馈
在预学单实施过程中,教师的评价对学生具有监督作用,可以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的学习能力,也可以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但是,教师在评价时更要注重学生在这个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教师可以通过对预学单收集进行批改或者语言评价等形式对学生的预学单进行批改,在课堂教学中与课堂交流结合起来,在交流中了解学生的完成情况也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并且对预学扎实有效的学生进行一定的奖励,在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预学单有效性的同时,教师也可以从中得到反馈,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单位:海丰县海城镇新园小学)
- 上一篇:简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方式的创新
- 下一篇:探究高中政治课知识迁移维度与效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