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高中政治课知识迁移维度与效度
( 2020-09-13 09:55:09)
○卓雪涛
知识迁移是学习过程中思维活跃、知识生成丰富、准确的外在表现,知识迁移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了学生的课外学习效果和课堂学习灵活程度。高中政治课堂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要求要提高学生发现知识之间联系、对知识进行思维发散的能力,因此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不仅是学习的内在要求,也是高中政治课程的学科特点所致。笔者认为,高中政治课程的知识迁移要从维度和效度两个方面入手。高中政治的知识迁移维度,就是从一个知识扩散到另一个知识,从而形成知识树的能力;效度则是知识迁移的有效性。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究高中政治知识迁移的维度与效度。
一、由知识牵引到激活思维,拓宽知识迁移的维度
知识迁移能力的基础是由一个知识拓展到另一个知识,是知识之间的联系和解析,更高层次的知识迁移则是由一个知识点引发的思维活动激活了另一个相关的思维活动。高中政治课堂的思想性、思辨性都非常高,这给知识的迁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提供了更丰富的素材和更宽广的平台。在教学时,教师要合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结合教材内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思维到思维的迁移能力,拓宽学生知识迁移的维度。例如,《信用工具和外汇》一课的学习中,学生接触到了信用卡、借记卡、灵通卡等,初步理解了信用卡的意义和用途,由此学生联想到银行卡、家里的贷款证,等等,这种知识迁移是最基本的迁移。而部分学生则能想到支付宝、余额宝等电子钱包,并想到了到淘宝网等的交易信用度,教师只要合理利用这些有机生成资源引导学生分析信用卡使用的误区,就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和消费观,完成三维目标的突破。在这个迁移的过程中,学生的知识得到了巩固,思维的拓展性也变得更强,对知识迁移而言,迁移的维度更宽了。
二、由零散迁移到树状结构的拓展,保证知识迁移维度的系统性
由于学生的知识结构、知识基础不尽相同,在知识迁移上往往是以零散的小点呈现的,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学生具备了迁移的能力,也进行了知识迁移,但是零散的知识迁移并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学生对知识的拓展和理解也不够全面和深刻。因此,教师要结合高中政治内容的特点,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全面思考与联系能力,拓展学生的发散思维,逐步实现学生的知识由点到面、由主干到枝条的扩展,进而形成知识树状结构。例如,《发展生产满足消费》一课中,学生首先要学习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理解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抓住这一知识点与学生的生活基础紧密相连的特点,在引导学生理解生产的规律与消费的规律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时,学生能够迁移到消费观念、生产过剩等知识点。同时,教师要抓住机会合理分析学生的迁移,引导学生从生产的基础性、消费的必须性、生产的适度膨胀、消费的适度超前、生产的过剩等多个方面综合理解相关知识点,先将其树状结构建立起来,再引导学生将这一知识纳入到生产、基本经济制度等内容中去理解和思考。这样知识的迁移就进入了更高的层次,系统性也更强了。
三、引导知识由浅入深有效发展,提高知识迁移的效度
知识迁移是知识生长的一种有效方式,但过度的迁移并不利于学生夯实基础和理解知识。在教学时,教师要准确把握高中政治教材内容,遵循教材的编写规律,在内容上由浅入深、在学习上循序渐进,让学生的知识迁移具有递进性,思维的发展也具有持续性和发展性。例如,《政治生活———积极参与重在实践》一课,学生首先要了解公民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然后教师根据中学生的阶段特点,帮助学生理解如何正确地参与到政治生活中去,并能够选取正确的参与方式。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如何参与到政治生活之中的方式有不同的认识,部分学生认为观看宣传材料、关心时事政治就是参与政治生活;部分学生认为参与投票等才是真正地参与了政治生活。这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参与政治生活途径的多样性,使学生理解从关心到参与,再到行使权利的层次性,效度就更明显了。
四、把握条理性和针对性,推进知识迁移的效度
知识迁移需要注意的方面很多,但最重要的还是要提高迁移的效度,即重视迁移对学生理解知识、发展思维的促进作用。教师要充分把握教材,理解教材本身的层次,并有针对性地制定课堂教学计划,以提高课堂知识的条理性。同时,要提高知识迁移的针对性,引导学生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来迁移,以提高学生理解知识的深度与效度。只有保证了知识迁移的条理性和针对性,才能保证知识迁移的效度。
高中政治的知识迁移能有效促进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只要教师坚持从维度与效度两个层面去提高知识迁移的质量,一定能促进高中政治教学质量上升到一个新台阶。
(作者单位:陆丰市东海新龙中学)
- 上一篇:浅探小学高年级数学预学单的设计与实践
- 下一篇:探究高中政治课知识迁移维度与效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