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02

【美丽汕尾】甲子擎天石的传说与诗情

( 2025-09-28 11:27:24)

○蔡金针

陆丰的“三甲”地区,由甲子、甲东和甲西三个镇组成。这里景光独特,其中,一块名为“擎天石”的奇石闻名遐迩。它矗立在甲子老城的北门之内,高大巍峨,石身中间有一道深深的裂缝,当地人世代称之为“雷打石”或“雷公石”。

这块巨石自古便是“甲子八景”之一。清代举人郑雷震曾以诗句赞美它:“柱石移来不记年,巍巍杰出似雕镌。每于雷雨奔腾处,撑住东南海外天。”短短四句,写尽了石的来历、形态与气势。

关于这块石头,还有一个代代相传的动人传说。据说在明代建城时,东海龙王携带珍珠赶赴蟠桃会,途经甲子时一颗宝石意外跌落。宝石因不能上天,愤而不断生长,立志顶破苍穹。后来,一只金凤凰停在石上休息,粪便中的榕树种子落入石缝,竟发芽生长。石与树互不相让,竞相长高,惊动了天宫。玉帝得知后派出雷神,将巨石劈成两半,才阻止了它们继续生长。至今,当地人讲述这个故事时,仍会感叹:“真是险啊!若不是雷神这一劈,天恐怕真要破了。”

这一传说不仅为巨石增添了神秘色彩,也吸引了历代文人墨客前来题咏。从明代起,石上就留下了多处珍贵刻文:万历十年(1582年),官员胡时化题写:“天开甲子,巨石临门。一声霹雳,震动乾坤。”万历十八年(1590年),胡国卿留下《擎天石》诗:“甲子七元首,元元不计年。震泽处生石,擎此东南天。”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湘人胡天霞刻下长文,记述见石经历,并以“镇定斯土,来今往古。亿万斯年,名甲子所”作结。明末清初,文人王庆臣题诗:“崔嵬奇石傍城偎,俯仰乾坤北斗回。谁向一中分造化,浪将月斧劈痕开。”

此外,清代《甲子乘》中还收录了张捷科、郑典华、练璠等十余人的诗作。其中吴慈鹤的《雷劈石歌》尤为精彩,诗中写道:“娲炉顽魄逃天刑,岿然紫泽撑孤青,藤穿藓缚足怪丑,半夜黑火劳惊霆。刳肠洞胃腰腹裂,快剑如风地维绝,中分已赤巨鳌手,一线遥伤蝮蛇穴。春风无心片云死,晚月初生雨花活,地只幽愤一千年,泪滴空山古龙骨。沧溟毒雾蒸楼台,蛟鱼几卷银山来,公么恃有吞象力,赤子未免为鱼灾。靊霳一击亦天意,欲以神力锄奸回,嗟尔顽石尚破碎,鲸鲵总大何有哉。”

笔者常赏此石,不由思绪万千,赋诗一首:“谁遣危岩镇海东?石魂雷殛裂苍穹。根蟠九地榕阴老,痕刻千年翰墨崇。浪打孤城湮旧事,云封古篆认遗踪。登临莫叹补天志,自有长风荡我胸。”另写《浣溪沙·擎天石感怀》一词:“孤嶂穿云瞰古城,雷纹虬干证鸿冥。苔花犹带旧时青。星斗频移窥石刻,海潮不息作诗声。仰天谁共说峥嵘?”

如今,擎天石依然巍然屹立,石上的裂缝和斑驳的诗文仿佛在静静诉说着过往。它不仅是一处自然奇观,更像是一座露天的微型历史文化博物馆,让前来观赏的人们感受到自然与人文交融的永恒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