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钩沉】兴办教育除陋规——清末陆丰名宦李平书轶事
( 2024-02-04 10:44:16)
○幽壹
清朝雍正九年(1731年),海丰县析坊廓、石帆、吉康三都置陆丰县,到1911年(辛亥年)清朝灭亡,共历181年,共有146任陆丰知县(含负责人)。其中,来自上海的李平书(又名李钟钰)堪称名宦。
陆丰是李平书正式从政的首站,离任后继续在广东为官。因为在遂溪县(现属湛江市,旧称广州湾)知县任上与法国殖民者做斗争,反对法国侵占广州湾而被革职。对此,李鸿章担任两广总督时总为其辩解说:“天下州县皆如李令(即李平书),洋人敢要我中国土地耶?”后来,其又做过张之洞的幕僚(师爷)。
辛亥革命时,他与陈其美一起领导义军光复上海,并担任沪军都督府民政总长兼江南制造局局长,为上海的现代化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是一位名动沪上的传奇人物。他逝世之后,上海各界为纪念他,在市中心为其树立雕像。
一
李平书(又名李钟钰)曾于1894-1895年期间担任陆丰知县,任期一年多。
清朝光绪二十年(甲午年,1894年)农历二月初三,时年42岁的李平书携家带口到陆丰赴任。甫抵陆丰县境,沿途有很多民众拦轿递送红包(红呈),共有35起之多。李平书全部回绝。
就任后,李平书发布告示,对天发誓:“欲于词讼案件收受案内外人银钱财物,无论多少,一经染指,即是丧心昧良,干犯贪墨,明即倖逃国法,幽必难免冥诛,他日去此,水行必沉于大海,陆行必踬于高山。”在任期间,有些钱按照陋规(即潜规则)是可以拿的,但他坚决不拿。
到任陆丰知县之初,他立志要兴教育以化民,所以倡建“义学”(免费学校)多处。他表示,因为经费有限,先就著名的五个“蛮横之乡”(此为原话)各设“义学”一所共五所,当年四月上旬一律开学。
当年三月初,李平书组织陆丰县所有生员(读书人)考试,名为“观风考试”,希望通过考试察看当地学生的思想和水平。他认为,学生代表一个地方的精气神,学生们的精神面貌好不好,是否积极向上很重要。他想通过“由文考行,因言察人”,达到“正人心、美风俗”的目的。
在《观风示》(告示)中,他写道:“陆邑留山毓秀,罗水钟英,代有名贤,炳在志乘,叶大木之才猷宏毅,功被梓桑;黄苍潭之志节贤贞,芳流史册;彭秋鹏古心古貌,世推味道之儒;林鸣虞至性至情,不愧孝行之传,或猷为干济,或忠义奋发,或韬晦暗修,或敦笃全性,先进既多名世,后起岂乏传人。”
他在里面分别列举了叶大木(即叶高标,现陆河螺溪人)、黄苍潭(即黄易,现陆丰大安人)、彭秋鹏(即彭光远,现陆河东坑人)、林鸣虞(即林子韶,现陆丰人)等陆丰县(含现陆河县)历代先贤。这其实是挑好的说了,实际情况是,当时陆丰县(含现陆河县)已经有50年没有人中过举了。这一情况,他在到任3个月后写给上级(惠州知府)的述职报告——《到任地方情形禀》中有提到:“即区区科第,亦已阒寂无闻者五十年矣。”
清朝光绪二十一年(乙未年,1895年)农历五月初,李平书接到调令。他在陆丰知县任上干了约1年零3个月。
尽管任职时间不长,但是李平书在陆丰知县任上,却做了不少实事。比如,办学校(兴义学)、及时处理(制止)械斗、剿灭欲假借邪教起事的匪党、废除收受苛捐的陋规、处理玄武山不靠谱的主持并订定庙规。
离任后的同年(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冬,李平书将自己在陆丰当县令时的公文结集出版,名叫《圭山存牍》,共收录包括《陆丰县到任关防示》《设局开办保甲乡约示谕》《谕龙山书院肄业生童》《拟请募勇防海禀(附章程六条)》《元山寺重整庙规禀(附庙规十条)》等34篇各类当时其在陆丰任上时撰写的文书。圭山,指的是位于陆丰县东海镇(县城)的“圭山书院”,借以指代陆丰县。
二
据李平书70岁时撰写的《且顽老人七十岁自叙》一书记载:
清朝光绪二十年(甲午年,1894年)农历十一月十日,李平书带队从(现陆丰市大安镇)大安墟出发,前往河田墟(现陆河县城)处理公务。当晚,他们在河口(现陆河县河口镇)住了一晚,住在当地的抡英书院。
十一月十一日,他们从河口墟出发,前往河田镇,驻扎在当地义学,共住了11天,主要是踏勘田墓,清理多起宿案。十一月二十二日回陆丰县城东海墟,中间又在路上住了一晚,于十一月二十四日回到县衙(陆丰县城东海)。
从上述记载可见,当时(现属陆河县)河口镇有个“抡英书院”,(现属陆河县)河田镇则也设有官办的“义学”(免费学校)。
在其《圭山存牍》一书中,收录有一篇名为《答河田局绅书》的公文。该文的大概意思是,回复河田一带某乡绅写给他的信。据回复的内容猜测,该河田乡绅在信中大概是说,官方核定的田亩数不准,情况早就有所变动,请求减免田赋(农业税)。
李平书在该回信中表示,如果据实丈量的话,恐怕不止这个数。税收是不能减的,因为政府机构都是靠这个运转的。地方的情况是很复杂,但是也没有其他太好的办法了,如果你(河田乡绅)有更好的办法,不妨说出来,我一定认真倾听。
总的来说,李平书在任内为陆丰县(含现陆河县)做过不少实事,是一位优秀的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