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刘备说的“以人为本”是空口号吗?
( 2021-03-07 10:34:11)
○彭伟栋
在《三国演义》里,刘备经常哭哭啼啼。虽然说了一句“举大事者必以人为本”的名言,但被一些读者认为是虚伪的言论。当时的场景是:刘备大军移驻在樊城。曹操亲率大军杀奔樊城而来。刘备力量不足,怕抵挡不住,便想渡过汉水,退往江陵。此时,樊城竟有数万群众跟着刘备一起逃命。刘备没有丢弃他们,反而说出了上面这句话。表面看,好像是在做秀、喊空口号,使大家觉得自己与众不同,真心归顺自己。实际上,这是误解。
细想当时的场景,你会以为这是儿戏吗?当时非常紧张,事关生死存亡,“玄德同行军民十余万,大小车数千辆,挑担背包者不计其数”,整整十余万军民一起走,可见是龟速前行。军队也许训练有素,会速度快点,但群众拖家带口,而且背着包裹,能快到哪里去?与曹军的骑兵一日千里相比,刘备这边不仅实力堪忧,而且速度太慢,实在太危险了,稍不留神就会被追上砍成肉酱。
当时,刘备的手下觉得应该果断放弃百姓:“江陵要地,足可拒守。今拥民众数万,日行十余里,似此几时得至江陵?倘曹兵到,如何迎敌?不如暂弃百姓,先行为上。”这就是残酷的现实。大家的潜台词是——您要做秀、喊空口号以后再来,现在还这样的话,大家就会被一窝端,彻底玩完了。刘备居然哭着说:“举大事者必以人为本。今人归我,奈何弃之?”在这种情况下,刘备说出这番话怎么可能是做秀呢?如果连命都没了,意味着一切都不存在了,做秀还有意义?难道是为了名节吗?如果是如此,那刘备就不会去夺取同室宗亲的荆州、益州了,更不会称帝了,可见刘备是个现实主义者。他这番表态相信更多是真诚的、展示了初心,是施政纲领。最终,他虽然逃离了曹军的追杀,但也有不小的伤亡,夫人投井自杀了、赵子龙在千军万马中救下了襁褓中的阿斗、张飞在长坂坡命士兵拖起树枝扬土做疑兵之用……刘备身陷险境,付出的代价太大了,绝对不是为了做秀。
领导有示范效应。如果真是一时做秀,那么他领导的手下不会真心效仿,只会心照不宣——老板说说而已,不必当真,该干嘛还是干嘛。但事实是,大家都延续了他以人为本的好理念,做到知行合一。
比如他托付了江山的诸葛亮。诸葛亮在平定孟获之乱后,要班师回朝,可是路上“阴风大起,波涛汹涌,人马皆惊”。有人说这是“瘴烟之内,阴鬼无数”的缘由,这当然是迷信,完全不科学。诸葛亮没有反对,而是趁这个机会积极反思——征战孟获部众,死了太多人,能不能以后减少杀戮呢?他做了两件事:一是当面忏悔,说道“此乃我之罪愆也。前者马岱引蜀兵千余,皆死于水中;更兼杀死南人,尽弃此处。狂魂怨鬼,不能解释,以致如此。吾今晚当亲自往祭。”说是祭祀阵亡的士兵,其实就是在反思自己能不能多一点兵不血刃、多一点重视人命?二是诵读祭文情真意切,还落下眼泪。“读毕祭文,孔明放声大哭,极其痛切,情动三军,无不下泪。孟获等众,尽皆哭泣。”诸葛亮为了阵亡将士而哭,他们都是有血有肉、父母生育的,生命瞬间消逝,多么可惜啊?如果换位思考,将他们当成是自己的孩子,还不会落泪?其实,这就是传承了刘备说的“以人为本”理念,江山也好,家国也罢,少了人便空洞无物,再多良辰美景有什么用?因此,要重视“人”!诸葛亮怎会不懂?
诸葛亮深谙人命关天。魏延曾提出“子午谷奇谋”,建议亲率五千兵马沿着狭窄的子午谷直逼长安,诸葛亮立即否定。其实,五千兵马进行突袭未尝不是上策?诸葛亮为何不采纳?毫无疑问,如果失败了,结局是五千兵马全军覆没,这种可能性至少占五成,那么诸葛亮是不想冒险,用这几千人的生命去赌博啊!人命关天——赌输了怎么办?
当蜀国将亡之际,魏国大将钟会率大军路过定军山时前去祭拜了诸葛亮的坟墓。诸葛亮突然显灵,对他说:“今早重承见顾。吾有片言相告:虽汉祚已衰,天命难违,然两川生灵,横罹兵革,诚可怜悯。汝入境之后,万勿妄杀生灵。”
作者虽然虚构了鬼神的细节,但始终是人物思想的展现、好理念的延续。连死后的诸葛亮居然还希望钟会“万勿妄杀生灵”,可见他还是一如既往地爱护百姓,爱惜人命,践行的“以人为本”并非是为了做秀、说教、喊口号。
诸葛亮死后,大权回归到刘禅手上。大家都认为他是“扶不起的刘阿斗”,大意是废物而已。但其实,他也延续了父亲刘备的好理念。当魏国的大军兵临城下时,他选择投降,向大臣反问道:“今大臣皆议当降,汝独仗血气之勇,欲令满城流血耶?”魏强蜀弱是个客观的现实,即使选择偏安一隅,又能维持多久呢?更重要的是,血流成河,军民死亡不计其数,何必殊死一搏,鱼死网破呢?正所谓“欲令满城流血耶?”是以人为本的真正体现。刘禅所为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是站在了历史高度看问题,保护了更多人的生命。
古诗说:一将功成万骨枯。在《三国演义》那个年代,战火纷飞,人命如草芥,屠城之类常有,对敌军杀无赦是正常想法。在这种情况下,刘备居然提出以人为本的好理念,难能可贵。更可贵的是,诸葛亮、刘禅都继续秉承他的理念,积极保护百姓的生命权,这是小说中熠熠生辉生辉的“亮点”,至今仍有深刻的意义。
- 上一篇:【诗歌】春讯 (外一首)
- 下一篇:【随笔】刘备说的“以人为本”是空口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