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02

扶贫要志智双扶

( 2020-09-13 09:53:55)


海丰县梅陇中学高三(2)班  曾琬婷  指导老师  叶佐森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对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那么,要怎样扶贫,才能有效果呢?以往有些地方采取“大水漫溉”的粗放式扶贫方式,没有很好地做到因地制宜、因人制宜的精准施策,所以扶贫效果并不是很理想。

古话说:“人穷志短”。一个人的志向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他的人生,扶贫亦是如此。如果单方面向贫者提供帮助,而他们本身并没有产生要主动脱贫的想法;那么这样的扶贫是很难实现脱贫的目的的,甚至适得其反,扶贫扶久了,一些人产生“等、靠、要”的依赖心理,扶贫扶出一堆懒汉。因此,扶贫要先扶志,要引导贫困群众树立主体意识,转变脱贫观念,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只有充分激发贫困群众干事创业的干劲和决心,才能让更多的人摘掉穷帽,走上致富之路。

改变贫困的面貌,光有想法是不够的。造成贫困的原因,很多是因为智力贫乏。因而,扶贫必扶智。扶智的根本之策是教育扶贫。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给钱给物只能满足短期之需,想要解决长远的问题,还必须通过教育培训让贫困群众掌握某种职业技能,以增强其自身的“造血功能”。此外,还可通过“建档立卡”等方式加强贫困家庭子女的教育保障,尽最大努力减少贫困问题的代际传递。这些年,我们欣喜地看到,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给无数困难群众提供免费就业培训,使他们不断充实提高职业技能,更好地通过双手创造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在“希望工程”的引领下,数以百万计的教师到乡村支教,给贫困家庭的孩子带来希望,帮助他们走出大山,使他们勇敢地做自己的追梦人。

“志智”双扶,是党和国家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思想,也是扶贫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中国梦的盛放需要精神与物质的双重浇灌,只有“志智”双扶,才能推动扶贫工作向深度发展,使脱贫梦想变成现实。

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倒计时的号角已吹响,中国正不断加快脚步,让战“贫”列车驶向希望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