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02

小聪明与大智慧

( 2022-03-20 11:06:02)

●吴小冰

人人都羡慕聪明与智慧,普通人总是把聪明与智慧混为一谈。然而,聪明不等同于智慧,那是两个高低不同的档次,也必然构成迥然各异的两个境界。

相较于愚蠢,我们赞美聪明、佩服聪明、向往聪明。可是,人再聪明,也只是聪明而己,所以,人们管把它叫做“小聪明”,其鄙夷的意味不言而喻。而智慧就不同了,智慧则是对事物认识、辨别、判断和发明创造的能力。人一有智慧就显得大气,因而有了“大智慧”之说。

聪明是俗世的。现实中,我们的身边总不乏聪明人,在他们的字典里,占别人的便宜是聪明,愚弄别人是聪明,投机取巧是聪明,打击别人提高自己是聪明……这样的人,乍一看,确是聪明,但相处久了,你对他的那一套“聪明模式”了如指掌之后就不敢恭维了。天理昭昭,公道自在人心。你会明白,这种人只不过是在自挖坟墓,他最终还是栽倒在自己的聪明上。可不是吗?《红楼梦》中的那个大名鼎鼎的王熙凤,够聪明了吧?可是,她的结局也只不过是“机关算尽,反误了卿卿性命。”莎士比亚笔下的威尼斯商人夏洛克也是,他刻毒、贪婪,耍尽聪明,最终只不过是偷鸡不成蚀把米,想占便宜,反而一点便宜都没占到却赔了本吃了亏,聪明反被聪明误……

物极必反,太聪明其实也是愚蠢。我们常常强调凡事一就是一, 二就是二,但广大精致、无所不包的《易经》却告诉我们:一分为二,二合为一;一体两面, 如影相随, 人不能自作聪明地去欺负老实人, 因为大都知道老实人明摆不是聪明人的对手, 可犯天条不可犯众怒,一个人如果对一个根本不是自己对手的人都不放过, 是会引起众怒的,而众怒是不可惹的。真正聪明的人, 就不该把弱者当作敌人来对待,那根本不算英雄好汉、他赢得愈漂亮就是输得更彻底。

人们会赞赏聪明,但为人处事,人们并不推崇聪明,也不太乐意与聪明人为伍,因为太聪明的人会使人没有安全感, 总担心被他“耍了聪明”,聪明人会有很多朋友,但他很少有长久的、能走进心里去的朋友,因为谁也不知道会被谁算计。聪明人极少会把不聪明的人当朋友,但聪明人与聪明人之间,也很难成为朋友,就像两只刺猬,如何互相取暖真的成了一个问题。看来,聪明犹如一把双刃剑,要看它用在什么地方。秉性聪明是上苍的恩赐,若把它用在歪门邪道上,那就辜负了上苍的一片厚爱,就会受到上苍的惩罚。就像和珅,他确实很聪明, 但他的聪明只是为了中饱私囊而不是为国聚财, 最终还是落得财散人亡的结局。

智慧不会自我标榜,在聪明人眼里, 它有时近乎蠢笨,因而也就有了“大智若愚”之说,人再聪明,也只被冠以“小聪明”,但一旦很有智慧,就会被称为“大智慧”了。

头脑发达的最高境界不是聪明,而是智慧。麻烦的是聪明总怕別人不知道它聪明而智慧又太害怕別人称它智慧,于是,聪明总是锋芒毕露而智慧总是韬光养晦。

智慧应该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但能达到这境界的真是太少。智慧在高层次交流,如同云中的电火,会闪射出绚烂耀眼的光芒。

韩信忍胯下之辱是智慧,郑板桥的“难得糊涂”是智慧,晏子使楚是智慧,苏秦说六国是智慧,蔺相如完璧归赵是智慧,邹忌讽秦王纳谏是智慧……惟有大智,方能大勇。在聪明人那里,你可以看到气量,但在智慧的人面前,你可以明白什么才是气魄。因而,聪明可以教你入世,但只有智慧,才能够带你出世。

聪明人是性情中人,但智慧的人是理性之人。聪明有时是天生的,智慧却要在聪明的基础上再修炼方可达到。聪明教你把握现在,智慧却还要你看到未来,所以,聪明人总是及时行乐,而智慧的人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聪明活在世人眼里,智慧活在自己心中。聪明若不恃才傲物,自视过高而愿意拜智慧为师,天长日久,它就可以与智慧平起平坐,犹如一粒毫不起眼的沙子终于变成了一颗璀璨的珍珠!人们大概不太在乎一粒沙子,但不会轻视一颗珍珠。

聪明的人活在他自己的时代,智慧的人却懂得了如何活在所有的时代。聪明是怕失去而获取,智慧是要获得而舍弃。聪明有时会讥笑智慧很笨,不懂得该出手时就出手,不懂得虚虚假假、圆滑变通,不懂得“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聪明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而智慧却是润物细无声。歌德说:“真正的智慧,都被人思考过千百次。要想使它真正成为自己的,一定要经过再三思考,直至它在个人经验中生根为止……”聪明常会失误,但智慧很少会犯错,即使错,也会及时扭转而不会让它铸成大错。所以,内柔外刚是智慧,外圆内方是智慧,承上启下是智慧,一张一弛是智慧……

智慧的人认识自己,聪明的人认识别人,愚蠢的人既不认识自己,也不认识别人。不一定人人都可以达到智慧的境界,但人人都可以用智慧启迪自己的人生,而真正聪明人也应该是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