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共谱群防协奏曲——城区凤山街道以“入户联心”为纽带筑牢疫情防控网
( 2025-08-04 10:46:26)
连日来,城区凤山街道以党建为引领,依托“入户联心”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全面动员各方力量,广泛深入开展“入户联心 全民爱卫”爱国卫生统一行动,共同推进“五个一”行动,全方位提升群众防范意识与能力,为辖区筑起一道坚实的疫情防控“安全网”。
社区干部、志愿者与群众一起清洗路面。
精准滴灌:
让宣传内容“对味”又贴心
“以前的宣传折页字太小,我眼神不好看不清。现在的册子字体大,你们还用本地话讲,我一下子就明白了!”70多岁的大娘手持大字体宣传册,对社区干部和网格员连连称赞。这是凤山街道推行精准化宣传的生动一幕。
凤山街道依托“入户联心”机制,整合驻村(社区)干部、“两委”成员、网格员、志愿者等力量,组建多支“防控宣传小分队”,分片包干深入背街小巷、居民楼院、沿街商铺等区域。针对老年人、户外作业人员、外来务工者等重点群体,工作人员携带通俗易懂的宣传单、倡议书,通过“敲门入户、当面讲解”的方式,精准传递基孔肯雅热的传播途径、典型症状及预防要点等核心知识。
为契合不同受众需求,街道创新推出“分类宣传包”:为老年人定制大字体、多图示宣传册,搭配志愿者“一对一”方言讲解;为上班族打造“30秒微课堂”短视频,通过微信群推送“通勤防蚊”“居家灭蚊”等场景化知识;对辖区商户开展“上门问诊式”宣传,重点讲解商铺门前绿化带、空调滴水等易积水区域的清理方法,并签订“防蚊责任书”,压实商户防控责任。
街道网格员在各个小区出入口张贴防疫科普海报。
立体传播:
让防控声音“无死角”覆盖
“请居民朋友们注意,清除积水能有效防止蚊虫孳生,预防基孔肯雅热……”清晨,凤山街道的社区“大喇叭”准时响起防控提示。这是街道构建“线上+线下”立体传播网络的一个缩影。
线上,依托工作群、居民微信群织密“指尖信息网”,密集推送权威防控指南、科普短视频及识别处置流程图,覆盖14个村(社区)的居民群、小区群、物业群50余个,触达居民超5万人次。线下,通过社区宣传栏、电子显示屏、村居“大喇叭”滚动播放防控信息;组建宣传队伍19支,以“移动小喇叭”高频次播放提示,日均覆盖重点区域60个。
在农贸市场、重点街区、公园广场等人流密集处,街道组织“清积水、除死角”社区清洁日行动,党员干部、志愿者手持宣传牌和小喇叭,边清理边现场教学,将宣传融入实践。同时,多渠道协同发力:街道妇联联合区妇联对二马路商铺入户宣传,发放灭蚊物资40余份;团工委志愿者、社工站社工下沉社区,补足宣传力量,让“防蚊灭蚊防基孔”的呼吁响彻辖区每个角落。
社区干部对下水道口进行清淤,确保巷道不积水。
全民共治:
让防控力量“聚成势”
“夏楼美巷道有多个易积水点,容易滋生蚊虫!”上午9点,凤山文明观察员邹小雄在微信群发消息并附现场照片,不到1小时,社区干部便带着工具清理完毕。这是街道“文明观察”机制高效运转的日常画面。
为凝聚防控合力,街道近200名热心居民主动加入“文明观察员”队伍,对辖区卫生环境和积水点进行监督巡查,通过“随手拍+实时传”反馈问题。街道严格按照“问题上报—平台分派—部门响应—处置反馈—观察员复核”流程,推送责任部门限时整改,并第一时间反馈处置结果。目前,居民上报的20余条问题线索全部按时办结,赢得群众一致点赞。
街道干部向居民派送灭蚊用品。
清源治本:
让居住环境“更清爽”
在宣传引导的同时,凤山街道将人居环境整治与蚊媒传染病防控相结合,形成“全民参与、常态维护”的防控格局。
该街道精心组织以“清积水灭蚊虫共筑健康凤山”为主题的全民防控运动,由街道、市直挂驻单位、社区等干部带头,广泛动员居民群众、挂驻单位共同参与,聚焦房前屋后、背街小巷、闲置地、建筑工地、渔船停泊点等重点区域,彻底清理各类积水容器和卫生死角。通过宣传发动与亲身实践的双重引导,有效激发群众主人翁意识,营造“人人动手、户户参与”的群防群控氛围,从源头压缩蚊虫生存空间。此次行动共出动1000余人次,消杀600余处(其中重点点位48处);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清理积水点、蚊媒孳生地及卫生死角1000余处,清运杂物垃圾24吨,派发宣传单20000余份。
“现在街上常听到广播,看到干部们清积水、消杀,还教我们防蚊知识,我回家马上清理了花盆积水,也让家人做好防护。”二马路居民王先生的话道出了群众观念的转变。
如今的凤山街道,“敲门问候”与“防控宣传”已成日常,“群众反馈”与“干部接单”形成闭环。这场以“入户联心”为纽带的全民防控行动,正用一次次贴心走访、一件件实在举措,守护着千家万户的健康安宁。
汕尾日报记者 张文滨
通讯员 凤山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