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02

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加快建设金融强市

( 2025-05-17 11:27:49)

○王迪

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作出战略部署,强调了因势利导调整完善服务实体经济的重点方向和方式方法,推动金融资源真正集聚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方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为以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中国式现代化指明了方向。202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明确了科技、绿色、普惠、养老和数字金融等重点领域的发展方向与重点任务。2025年2月,汕尾市召开金融服务汕尾重点项目工作推进会,落实2025年汕尾市高质量发展“1+2+9”系列工作部署,进一步加强金融资源与产业项目需求对接,推动金融服务创新优化,增强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推动效能。

一、汕尾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发展趋势

完善相关基础制度,是金融“五篇大文章”能够行稳致远、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2023年3月,汕尾市印发《汕尾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旨在丰富金融业态、拓展融资模式、提升金融创新与环境。金融机构通过配套文件、银行激励、政策工具、融资服务、保险保障等手段推动方案落地。阶段性成效有涉农贷款余额393.5亿元,同比增长18.48%;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64.94亿元,增长8.38%;制造业贷款余额77.2亿元,增长7.6%;科技贷款余额36.11亿元,增长22.37%;保险累计承保金额达3.11万亿元。

在科技金融方面,2024年4月,汕尾市举办科技创新助力高新技术企业高质量发展银企对接活动,解读科信政策及“中小融”贴息指引,推介各类金融支持工具。2025年3月,汕尾银行同业公会、市保险行业协会主办“金融沙龙”活动启动仪式暨“智汇科技金融 共探汕尾新赛道”专场活动,搭建共享交流平台,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同期,《汕尾市关于促进科技创新发展若干措施》出台,要求加强对“投早投小”的金融支持,聚焦“专精特新”和初创科技企业,推动技改贷、固定资产购建贷、供应链融资等产品创新,扩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鼓励申报科技再贷款,提升科技型企业“首贷率”。

在绿色金融方面,2023年8月,人民银行汕尾市中支联合汕尾市金融局、汕尾银保监局印发《汕尾市推动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引导低碳生产、支持绿色发展。辖区银行逐步建立覆盖核电、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项目的金融服务体系,2023年已向陆丰核电、甲子海上风电、陆河抽水蓄能等项目合计授信逾900亿元。农业银行汕尾分行推动“蓝碳”试点,创新海洋碳汇融资服务。我市还将绿色金融与乡村振兴融合,如汕尾农商银行为预制菜产业提供高额授信与综合服务,助力乡村绿美发展。

在普惠金融方面,2024年11月,我市在海丰县举办“星火贷”专项融资对接活动,推动政银企交流,聚焦个体工商户“短、频、急”资金需求,强化产品创新与政策宣传。农业银行汕尾分行、邮储银行汕尾市分行、海丰农商银行与金银珠宝行业协会签订15亿元“整会授信”协议,并与9家个体工商户签订1352万元“星火贷”授信协议。截至2025年4月,粤财普惠担保公司为269家科技企业提供超8亿元担保,助力“硬科技”发展。汕尾市通过“政银担”联动,第一季度为178家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新增担保额2.74亿元,累计为超2000家主体提供37.63亿元增信服务;“融资专项资金”支持462户次企业完成16.73亿元续贷转贷,缓解融资压力。

在养老金融方面,2022年《汕尾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出台,提出构建居家、社区、机构互相衔接的照护服务体系,健全长期护理保险与社会保障体系衔接机制。2025年,汕尾农商银行开展关爱“银发”生活行动,提供社保卡激活、开立银行卡、账户信息维护等上门金融服务,网点配备爱心座椅、老花镜、便民医药箱等设施,推出适合老年人的关爱版手机银行,在城区和红海湾辖内乡镇设助农取款点,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活动。

在数字金融方面,2023年《汕尾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提出以科技赋能普惠金融,鼓励运用大数据、AI、云计算等技术,开发契合汕尾产业和小微、“三农”特征的数字金融产品。2024年《汕尾市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若干措施》进一步提出加快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依托5G等技术建设线上平台,推进融资便利化,实施网格化管理与“整村授信”。2023年3月汕尾启动数字人民币试点,举办消费节活动,推动多场景应用。陆丰实现首笔数字人民币贷款与缴税业务落地。2025年5月,广州数据交易所(汕尾)服务基地正式启用,助力数字金融产品和新业态创新。

二、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助力汕尾金融强市建设

(一)提供融资解决方案,构建信贷合作模式,推动外汇便利化。首先,为科技型企业提供金融产品发布、融资需求征集、项目路演、融资对接等融资解决方案。其次,构建货币政策工具与科技联合信贷风险补偿金的信贷合作模式,推动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纳入科技信贷风险补偿金范畴,提升其服务科技企业能力。最后,推动外汇便利化试点政策落地增效,进一步便利科技型企业外汇资金收付,扩大政策覆盖面,支持银行将更多科技型企业纳入试点政策范围。

(二)夯实金融基础设施,推动产品服务创新。首先,汕尾市应加强绿色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权威认证、评估和评级机制,打造绿色企业数据库,提升服务精准度与透明度。其次,进一步优化“中小融”“粤信融”和“信易贷”等线上融资平台,拓展绿色金融服务的范围,方便获得企业金融支持。其次,汕尾金融机构开发绿色信贷产品,设立碳排放权、特许经营权、公益林收益权、林业和海洋碳汇等抵(质)押贷款试点,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向绿色产业,助力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

(三)以“百千万工程”为牵引,发展政担业务,强化货币政策支持。首先,加大“名、特、优、新”农产品、农业科研平台及项目、农业新质生产力项目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支持力度,推出小微企业贷款产品,通过“乡村金融特派员”送贷上门,将农业生产中的禽类养殖资源与工业制造领域的零配件产品纳入信用评估体系,使之转化为可量化、可交易的信用资产,实现生产要素的金融化转型。其次,推动政银担企四方联动,加快政府性融资担保业务发展,赋能民营经济。最后,聚焦涉农、民营、小微、创业、助学、消费等经济结构和民生领域的薄弱环节,持续加大货币政策工具支持力度,推动提升融资对接服务效能。

(四)推动第三支柱养老发展,强化养老金融支持体系。未来,汕尾应加快构建多层次养老金融体系,鼓励银行、保险等机构丰富个人养老金产品种类,推动养老储蓄、理财、信托与商业养老保险协调发展,更好满足居民多样化养老需求。同时,结合线上线下渠道加强养老金融知识普及,提升群众养老规划意识。在融资支持方面,应加大对养老服务机构、设施建设及配套供应链企业的信贷投入,扩大责任保险覆盖,帮助机构降低运营风险。引导保险资金参与养老产业项目建设,推动资金尽快落地。用好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政策,鼓励金融机构设计多元养老金融产品探索“养老金融+”融合模式。此外,建议推动商业健康保险与医保平台的数据互联互通,逐步试点一站式理赔结算,提高服务效率和便民水平。

(五)拓展数币应用场景,推动涉企数据跨域共享,加快金融数字化转型。首先,扩大数字人民币公共服务场景应用,推动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使用数字人民币发放薪酬,逐步扩大数字人民币在城市治理、数字经济、乡村振兴等领域的应用。其次,推进涉企数据要素跨区域共享和流动,创新推动数字赋能跨区融资经营。推动金融机构应用“粤信融”平台海量数据服务融资授信。最后,加快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提升数字化服务水平,打造贴合汕尾产业、“三农”及小微企业需求的数字普惠金融创新产品与服务。

(作者系市社科专家、汕尾职业技术学院副研究员;本文系2024-2025年度汕尾市哲学社会科学课题《汕尾市数字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研究(SWSKYF-202407)》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