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实做强西承东联桥头堡 全力打造东海岸重要支点】以数赋能,谋汕尾高质量发展之路
( 2025-06-10 12:15:34)
○李冠源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作出重大部署,并强调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当前,数字经济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日益凸显,正在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许多革命性变化和创造性成果。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以数赋能谋求汕尾经济的破茧与蝶变,既是我市“1+2+9”工作安排的内在要求,亦是突破现阶段发展瓶颈的必然选择,更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诉求。
一、汕尾以数赋能的主要实践表现
(一)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在5G基站建设上,市区已实现连续覆盖,海丰、陆丰、陆河三个县城核心区域覆盖,红海湾、侨区、甲子、碣石、梅陇、水唇等地也实现了网络覆盖;在光纤网络建设方面也成绩斐然,目前在百兆宽带网络全地区全覆盖的基础上,市区和各县、区均已具备千兆接入能力。
(二)政务服务数字化做好支撑保障。汕尾大力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深化善美店小二、粤商通服务应用,提升涉企“指尖办”服务能力;推行公共资源交易全流程电子化,打造阳光交易;优化“一件事一次办”,提升涉企集成服务能力。建设高质量服务诉求通道,多渠道高效提供企业诉求服务等。
(三)产业数字化转型实践稳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推进方面,陆河县“汕尾移动陆河油柑产业园数字化综合服务平台”数据交易产品在广州数据交易所通过合规性审查并正式上架;积极构建“数字供销”新模式,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粮食从种植、收购、仓储、加工到销售的全过程信息化管理,助力粮食全产业链数字化。制造业转型升级方面,信利集团通过数字化改造,实现了生产线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生产效率大幅提高,产品质量也得到了有效保障。产业园区建设方面,陆河产业园完成智慧园区管理服务综合平台项目(一期)建设,通过该平台实现了对园区内企业的生产、物流、能源等信息的实时监测和管理,提高了园区的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促进了园区内企业的资源共享及协同创新,进一步推动了产业集群的发展。
二、汕尾以数赋能存在的现实问题
(一)产业数字化程度不均衡
汕尾各产业之间的数字化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发展还不够均衡。在工业领域,虽然一些大型企业如信利集团等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大部分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进展缓慢。这些中小企业由于资金有限、技术基础薄弱、管理水平不高,对数字化转型的认识和投入不足,仍依赖传统的生产和管理方式,难以适应数字化时代的发展要求。在农业领域,数字化应用主要集中在一些大型农业企业和现代农业园区,如陆河县油柑产业园等,而广大分散的农户和小型农业合作社数字化程度较低,缺乏必要的数字化设备和技术支持,难以实现农业生产的精准化、智能化管理。 此外,服务业数字化发展也存在不平衡的情况。如旅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数字化转型相对滞后,服务供给的个性化定制、智慧营销等方面还有待提升;金融、物流等现代服务业数字化程度相对较高,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服务效率不高、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产业数字化程度的不均衡,影响了汕尾整体经济的数字化协同发展,制约了数字化赋能经济发展的效果。
(二)技术人才依然短缺
数字化转型离不开专业的技术人才,但汕尾在这方面有较大的缺口。与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相比,汕尾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吸引力相对较弱,难以吸引和留住高端数字化人才。一方面,本地高校和职业院校在数字化相关专业的设置和人才培养规模上相对有限,无法满足企业快速增长的人才需求。例如,汕尾职业技术学院虽然设有一些与信息技术相关的专业,但在师资力量、教学设施和课程设置等方面,与市场需求存在一定差距,培养出的学生在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上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另一方面,由于缺乏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和配套政策,许多数字化人才更倾向于选择在大城市发展,导致汕尾人才外流现象仍然存在。据相关调查显示,汕尾市每年有大量的高校毕业生选择到珠三角地区就业,其中数字化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占比较高。这些原因使得汕尾的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面临着人才匮乏的困境,影响了企业数字化项目的推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三)数据安全管理有待加强
随着数字化进程的加速,数据已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但同时也带来了严峻的数据安全风险。汕尾在数据安全保障方面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部分企事业单位对数据安全的重视程度不够,数据安全意识淡薄,缺乏完善的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和防护措施。在数据采集、存储、传输和使用等环节,存在数据泄露、篡改、滥用等风险。 此外,数据安全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够完善,在数据安全监管、数据隐私保护等方面的管理还有待加强。
三、汕尾以数赋能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持续深化实数融合,拓展数字化应用场景
一是在农业领域,要持续推动农业生产的智能化升级,探索在更多农产品种植和养殖环节推广数字化技术;同时,进一步加强农产品电商平台建设,打造更多具有汕尾特色的农产品品牌,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附加值。二是在制造业领域,要鼓励更多企业开展智能化改造,推动制造业企业与互联网企业及科研机构的深度合作,以协同创新模式开发更多智能化和个性化的产品,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提升制造业的整体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三是在服务业领域,要通过“技术 + 政策 + 生态”协同发力,实现从传统服务业向“数据驱动、全域联动、生态共生”的现代化服务体系加速跃迁。
(二)加强人才培养引进,夯实数字化发展根基
人才是数字化发展的核心要素。一是要加大对本地教育的投入,优化高校和职业院校的数字化相关专业设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二是鼓励院校与企业开展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使培养出的人才能够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三是政府要出台更加优惠的人才政策,提高人才待遇,改善人才发展环境,吸引更多高端数字化人才来汕尾创新创业。四是设立人才专项资金,为人才提供住房补贴、科研经费支持、创业扶持等,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五是加强人才服务平台建设,为人才提供一站式服务,包括政策咨询、项目申报、生活服务等,营造良好的人才生态。
(三)不断完善机制建设,提升数字化治理水平
数据治理是数字化发展的重要保障。一是通过建立健全数据管理制度,明确数据采集、存储、传输、使用、共享等环节的规范和标准,加强数据安全保护,防止数据泄露和滥用。二是加强数据治理技术研发和应用,利用区块链、加密技术等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和可信度。三是成立数据治理专门机构,加强对数据治理工作的统筹协调和监督管理,推动数据资源的整合和共享,提高数据的质量和价值。四是促进公共数据和社会数据的融合应用,挖掘数据潜在价值,为政府决策、企业发展和社会治理提供数据支持。
展望未来,数字化将在汕尾经济发展中扮演更为关键的角色,为这座城市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更广阔的前景,我们相信在数字化赋能下,汕尾将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沿海经济带的一颗璀璨明珠,在新时代的发展浪潮中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作者单位:汕尾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