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风物】“打法”擂茶趣味生
( 2020-09-06 09:37:08)
○叶国建
离开生我养我的故乡已经整整50年了,但是故乡的山山水水民风民俗依然深藏在我心中。
就说说普遍的“聊天”吧,北方人说“唠嗑、侃大山”——在我的家乡陆河,人们称之为“打法”。无论是在乡间,还是在地头,只要是有三五成群的人一旦“打法”起来,喝擂茶是少不了的一道风景。然而,从古至今谁也弄不清楚是因为“打法”而喝擂茶,还是因为喝擂茶而打法。
1988年从原陆丰县拆分出来的陆河县,如今已逾而立之年。著名作家蒋子龙曾著文说陆河:“凡人皆有五官,所谓漂亮与否很大程度取决于搭配。胜地美景也如此。有陆地与河流不算稀奇,陆与河搭配奇绝,就有了惊人魅力。粤东一客家山城,索性就以‘陆河’命名。其陆是河的源,而河是陆的脉;陆是河的精魂,河是陆的浪漫;陆是河的筋骨,河是陆的肌肤……”。
陆河民风淳朴,邻里和睦。无论你走到哪里,路过谁的家门口,主人一定会叫你到家里“食茶”——吃擂茶,而当你一坐下来,主人则会跟你一边“打法”,一边擂茶。
素来讲究家教的客家人家就是如此这般地在“打法”中告诉后辈们做人要实实在在,不做假,敢负责,敢担当。
说起擂茶,诗人汪曾祺在游玩湖南时的《湘行二记》中曾记录了他自己吃武陵擂茶的经历。
说:“此来一半为擂茶,没想到下车后第一个节目便是吃擂茶,当然很高兴……擂茶别具风味,连喝几碗,浑身舒服。”他还吟诗曰:“红桃曾照秦时月,黄菊重开陶令花。大乱十年成一梦,与君安坐吃擂茶。”
擂茶,似茶非茶,似粥非粥,轻轻喝一口,入口咸香,又有甘甜之味,香浓绵长,别具风味。擂茶可说是中国茶文化的一支奇葩,是中国最古老的茶道之一。擂茶顾名思义,就是用擂棒将原材料擂碎捣烂成糊状才能制作成茶。食擂茶的习俗在湖南、广西、江西、福建、台湾,东南亚都有,在广东主要分布在陆河、陆丰、海丰、汕尾、揭西、清远、英德、惠来、五华等地。
擂茶极富浓郁的地方风情。据说它起源于中原人将青草药擂烂冲服的“药饮”,起于汉朝,盛于明清。宋朝时随着客家人迁徙而流传到广东地区,逐渐成为当地人的日常特色饮食。擂茶在陆河地区是极为普遍的传统饮食,当地人都喜欢喝擂茶,每天早午约十点、三点,都会吃一次擂茶,尤其老人家最喜欢,人多长寿达八、九十岁,不知道喝擂茶是不是长寿的秘诀之一?
我还记得有一次老人们一边喝着擂茶一边在 “打法”:
从前,有一位秀才下午即将离家赴外地任县太爷一职,他妈妈在一家子的欢送午餐时,早早就专门为老奶奶煮了一对熟鸡蛋,以示庆贺与祝福。但是,在正式开饭时却少了一个熟鸡蛋。此时,老奶奶要小孙子立马“破案”。只见这位准县官不慌不忙地找来一个洗脸盆放在地上,接着又端来一杯杯凉开水,请每一位家庭成员轮流用开水漱口,并将漱口完的开水吐到脸盆里面,看看有没有谁偷吃了熟鸡蛋所留下的“残渣碎片”。全家男女老少十几口人除了老奶奶外都“测试”完了,仍是没有发现“嫌疑人”。 准县长只好请求仅剩一位没有“测试”的老奶奶了。而老奶奶则说道,乖孙子算了吧,熟鸡蛋本来就是煮给我吃的,我就不参加测试了,我少吃一个也就得了!可是,小孙子决不放过自己的奶奶,他要一视同仁,硬要他奶奶进行常规测试……。“案犯”终于显现,不解之谜终于揭开,老奶奶既高兴又放心地让小孙子去“赴任”!
——也许,这就是小时候听到“如何做官”的故事吧。
在陆河,“打法”的内容既有寓教于乐的故事,也有逸闻趣事、气象知识、生活谚语等。而对 “打法”一词,陆河人还有“讲势情”、“闲谈”、“坐嬲”等别称。而人称之的大法师——则是对聊天高手的尊称,但亦稍稍带有一些贬义,说这种人只会“打法”耍嘴皮子。
- 上一篇:【家乡风物】粒粒皆辛苦
- 下一篇:【家乡风物】“打法”擂茶趣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