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潮,磅礴山海间
( 2023-05-28 09:59:31)
●张新平
题记:数次与汕尾擦肩而过,她的万千气象,令我神往。
1
《说文》释:潮,水朝宗于海。
一域名不虚传的汕尾潮,滚动在云遮雾绕里。她经久不息的激情如炽,席卷粤东,拍岸南海。
一座山海潮碰撞出的汕尾城,把斑驳的土地唤醒。方寸之间,不动声色地簇拥着云霞蒸腾。
永不言败的莲花山,从潮头上崛起,又回归潮流之间。无吟的潮起潮落,撑起汕尾风水的脊梁。
郁郁葱葱的桫椤群。亿年前的恐龙食物,日复一日,还在南万红椎林保护区顽皮生长。
淑女的红海湾,吻着阳春的海同枕而眠。那一串串曾经蹂躏的历史脚印,消失在恍惚里,被爱憎分明果敢的潮,全部收割干净。
五坡岭上,供奉文天祥石像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那浩气如潮,凝视天地,滋养着千秋后代的心。
依附汕尾潮勉励的力量,这里的天地澄澈而开阔。
900里沙滩,金色在阐述,舒展着尘世赤裸纯粹的气象。
880个海岛,点缀敞开的风度。这里坐拥八仙趸,有彼岸可以慈航。
傍着汕尾潮的懿迹。这里四季温暖,风打巴蕉,繁花与云雾共舞,世事有饱满的欢悦。这里的经络散居阳光下,可以让灵魂放养,脱胎换骨。
2
低调的汕尾潮,不经意间脱颖而出。
从此,碣石湾有了潮的胸怀。任凭风来雨去,从容如初,装下黑着脸的山川,容得了南海的恰涛,藏得住忧郁的海岬,也乐于大亚湾的安澜。
汕尾,独自生就的蓝宝石,镌镂着祖辈开垦的遗迹。纵贯南北的乌坎河,一路穿山赴海,见证了汕尾人的身诚动天,弄潮山海间的悲欢喜乐。
新石器苔藓还蕴涵温度,先民在此以海为生,宋代时便有了鱼埠。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的石碑为证,“汕尾一镇,舟楫云屯,商旅雨集,亦海邑一大区会也”。汕尾因潮而兴,骑楼林立,“小香港”被热烈交织又缠绕。
“天上雷公,地上海陆丰。”红色基因流淌在这片热土,光的叶序迸溅常青的闪电。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在这里缔结了中国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红宫旧址,农民运动大王彭湃的铜像,昂首云天,散发出叱咤的光芒。
漯河入海口,有座白沙砌成的“火焰山”在乘风破浪。当年上海知青落户这里,平沙造田。现如今,沙子还在,绿色还茂盛,“火焰山”已与港湾城楼连成一线。
在海洋的召唤下,这座“才貌双全”的粤东之城,既拥有天生的美景,更拥有天生的幸运。1988年汕尾设市改写命运,如同燃烧的焰火,迸发于山海之间!
曾凭海潮磁化的她,又凭“海鲜自由”火一回了。14类107科860多种,这仅仅是水面养殖的海鲜,更别提海底的充盈。一张“海鲜上河图”,在“小透明”的汕尾缓缓铺开。
有凤来仪。金町湾,这条让人心动的“小尾巴”,被网红的小黄鸭盯上了。深汕合作,让美丽资源开枝散叶,汕尾有幸迈入“中国最具魅力城市”的先潮时代。
3
潮落时节的汕尾,一切都是软的。
天空是软的,逐渐变蓝的天幕,像缎绸一样的柔软。海滩是软的,早起的人在上面赤脚摩挲。
夜风是软的,五月的卯时温暖如玉。灯火也变软了,满街满巷皆是沸腾的柔情。
枕头是软的,身边的女人也变软了,任微澜轻漾。
“汕尾”其实“汕美”。氤氲咸腥之潮气,起舞于柔韧与柔韧之间,早已抚平汕尾人的内心。
云与潮,淬炼出蓝色的向往。吹着咸咸的海风,听着蔓延的涛声,吃着擂茶,看场白字戏,最易见汕尾人随潮起伏的流畅天性。
沿着上善若水故道,来到汕尾,不能错过夜幕下的二马路。游离于海鲜大排档,仿佛耳闻一场惊涛骇浪之后,勘破幸福的密语。
在这里,看得到汕尾的豆蔻年代。老照相馆,老医院,还有老唱片店,人们穿着拖鞋,结伴穿梭其中。外出谋生的汕尾人,都乐意回来,抱着这土生土长的绵绵甜。
借用《美国地理杂志》的一句话:“这是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一个让时间慢下来的休闲之都。”
祝福依潮而生的汕尾,永远是一座岁月鲜活的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