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关中秋月
( 2025-09-28 13:01:10)
○陈玉洲
岁月虽然抹去了很多记忆,但法卡山上空那轮边关中秋月,一直清晰地镌刻在我的脑海,挥之不去,每每想起,倍感温馨而幸福。
眨眼前,1985年已过去了40年。我清楚记得,那年9月,我在新兵连上的第一堂课是“法卡山英雄故事励兵心”。指导员娓娓道来,声情并茂。
法卡山,这是一座海拔500多米的关山,由于一场不期而至的鏖战,敌人向这个面积仅0.5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倾泻了数万发炮弹,顿时,满目翠绿的山头,变成黑呼呼的荒山。战士们一边站岗、放哨,一边从山脚下背来泥土,铲来草皮,把全国各地寄来或捎来的大批花木种子和果树苗种上,昔日光秃禿的法卡山山头,已披上了一身翠绿,变成飘香的花果山……
伫立法卡山巅,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掩映于林海碧波的一憧三层小楼营房,只见山体被切成近90度,山壁涂上绿色,营房则建在后山,那是战士们利用战备执勤间隙,开山搬石,挖土填方,自己动手修建的。远远望去,绿色营房,与绿色的山峦浑然一体,像是一幅天然的水墨画,美丽而壮观。它的美丽,就是铠甲,每一寸土地都被鲜血浸透,是用154名戍边军人的年轻生命换来的,所以,在此当兵,倍感光荣和自豪。
尽管这里远离城镇,荒凉寂寞,还时常枪炮声不断,但边防战士自有战士的乐趣。每当逢年过节,战士们自编自演些节日,自娱自乐,这对于笫一年在部队过中秋的我来说,如何更快地融入这所“大熔炉”,感人亲情以外的战友情,以排遣思乡情,早已成为渴盼。不巧的是,按连队值班表,中秋晚上赶上我执勤。
月亮初起时,似一轮玉盘高挂于群山之巅,皎洁的月光若潮水般漫过大山、漫过营区。此刻,山川万物似乎都沉浸在月光之中,月光给大地披上了一层洁白的轻纱。我不禁感叹道“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夜空中,一颗颗星星像是一枚枚授予给战士们的军功章,讲述着一代代戍边人的英雄故事,听当地人说,天上的星星,是远方亲人思念的泪光。月亮之上,便是故乡。月光照在官兵的钢枪上,锃亮的枪口反射着耀眼的银光,年轻的目光,在月光下显得愈发坚毅,偶尔望了一眼天上的月亮,嘴角微微上扬,也许在月亮之上,他看到了远方的故乡。
我仰望着天空中那一轮象征团圆的满月,远处营房里的灯光,昏昏暗暗,如团团膨胀的蛋黄,闪烁着微弱的光亮,加之坑道联欢晚会里,传来此起彼伏的欢声笑语,一种孤独寂寞不由地袭上心头,从未离开过家乡,走出父母视线的我,禁不住流下了心酸的眼泪。“谁?口令!”“怎么是您?”原来是指导员舒顶明一路走来查岗,看我警惕性蛮高,他很是满意,相互还礼后,他操着浓浓的家乡话,跟我攀谈起来,问我头一年在部队过中秋想不想家,我赶紧悄悄地把眼泪擦掉,立正回答:“报告指导员,不想家。”舒指导员微笑着说道:“每逢佳节倍思亲,此时此刻,何止你这个刚入伍的新兵,就连我这个老兵,也会禁不住思念起家乡啊!”言罢他仰望明月,默默地凝望了好大一会儿。在月光的辉映下,我发现舒指导员那张因戍边多年黝黑严峻的脸庞,竟平添了许多柔情与爱意,想必他也思念起遥远的亲人了,又像是与亲人刚刚完成一个约定似的!那张接受月光爱抚过的脸庞溢满了幸福。末了,他像兄长一样,询问我的父母家人情况后,命令将枪、哨位全部交给他,我疑惑不解。他说“这是咱连多年的传统,逢年过节,连队干部都要替战士代岗。”“可是这样,指导员您今晚就跟我们团圆不了?”“哈哈!谁让我有这么好的名字‘舒顶明’,那就让我顶替你这小子站一夜岗。”舒指导员幽默风趣说道。又催促我“联欢会才开,快去跟战友们一块热闹热闹吧!”不知怎么,我的眼泪又禁不住流了下来,与刚才不同,这次它是甜的……
来到联欢会现场,战士们聚集在坑道旁,开始了我们的“战地赏月晚会”。连长深情地唱起了《十五的月亮》,歌声叩击着每个人的心弦,唤起了战士们对亲人的思念和甘为祖国献身的豪情。接着,老战士杨鹰望着澄澈的夜空,朗诵道:“月当中秋圆,万家相聚欢,边关将士情,心镜中天悬。荷枪托月出,意随银辉远,遥祝天下人,九州共婵娟。”这时,一个战士站起来喊:“汪晓波来个独唱好不好?”“好!”在战士们一阵掌声中,被称为“小歌唱家”的汪晓波站到了月光下,满怀深情地唱了起来:“当我守在边防的时候,常对着月亮静静地瞧,它像妈妈的笑脸,不管心里有多烦恼,只要月光照在我身上,心儿像白云飘啊飘……”
我们的中秋节尽管是在很愉快的气氛中度过的,但有一件事却还是揪着我们的心。前几天,陆排长在巡逻执勤回来的途中,踩着敌特工埋设的地雷,为保卫祖国流尽了最后一滴血。这位壮乡歌手曾答应我们在赏月晚会上表演节目:木叶歌《家乡的土地,怎能容侵略者的铁蹄践踏》。可如今……战友们望着那特为陆排长在天之灵摆放的一盒香喷喷月饼和两瓶酒,都鼻子发酸,禁不住呜呜地哭了起来。
这不是悲伤,这是悲壮,既然以身许国,就得保卫国家。
经过月光的洗礼,法卡山显得更加雄伟挺拔,英姿勃勃,真是风景这边独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