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汕尾,做一尾快乐的鱼
( 2021-12-12 10:07:45)
○ 李淑萍
海之盼
我是一尾不安分的鱼,几乎游遍几大洋,更遑论黄海东海渤海南海。但是,奇怪,与汕尾红海湾总是缘铿一面。赶海,惠州、深圳距离更近;吃海鲜,珠海、台山也颇能满足;红色元素足以吸引却也错过。
对汕尾,我一见钟情。
“它就是一个温馨的港湾,随时能让你安静的停靠。”同伴慨叹。不仅仅因为它有全省第二长的海岸线,有全省第一位的海岛数量,或者有全国特等渔港。
两三天的短暂逗留,我像任何游客一样,体会肯定不完全。
但我心里有无数理由告诉你,是因为入夜海滨大道上唱汉剧的随性潇洒,是因为二马路上毫不起眼的大排档上的味蕾惊艳,是因为品清湖停泊的船只的写意朴实……
在这里,你不是风尘仆仆的不速之客,你是回到娘家受宠被爱的小囡囡,它的平易近人,它的海纳百川,它的温馨随意,让你留念,使你回味。
海之声
我在汕尾,枕着波涛入眠。
无论你在金町湾还是红海湾,恍如重回童年的摇篮,白天在浪里、在船上的起伏延续到了梦中,你的身体你的呼吸还在有节奏的随着波浪起伏。
“来航去舶,棹歌相闻”。正值休渔期,停泊港湾的大小渔船栉比鳞次,看不到船来船往的热闹景象。明明是从修整船只里传来咿呀咿呀哟,却好像听见渔民迎着晚霞打渔凯旋而归的歌声。
不,那是二马路上依旧熙攘的人声,小贩推着车摊叫卖声,当然少不了海滨大道老汉一人分饰几个角色汉剧卡拉OK的嘹亮歌声。
白天的喧嚣似火,平静随着夜幕降临悄然而至。火与水,热烈与宁静,都是汕尾的本色。
涛声混杂着渔歌、汉剧,成为汕尾味道的眠歌。
我在滨海港湾,枕着渔歌进入甜美的梦乡。
百年来的海风吹拂着,仿佛这所城市从未入眠。
海之岛
汕尾的渔歌,听不够。汕尾的海啊,看不完。
黄昏的金町湾,细沙柔软,像精制白盐。那滚圆的落日,缓缓坠入浪中,哪怕再擅长光色的莫奈也难描眼前的绚丽。
你只想踩着细沙,逐着光影,醉倒在夕阳的笑靥,似孩童无邪,又是娇媚的新娘,渐渐地,你忘了脚下的白沙,忘了拍岸的波浪,忘了这是汕尾,这是天上人间。
烈日下的红海湾,是巨石之间与海浪搏击的壮美。与巨石比肩的碉楼已经废弃,俯视壮阔的海浪,透着一种时代的巨变和莫道的沧桑。立于这里,回望大海,一边巨石密布,巨浪滔天、热烈激昂;一边则是风平浪静,似沉思的水师将领,远望遮浪炮台和圆柱形的烽火台,遥想曾发生的激烈海战,如今是时候严密防御了。
雇一艘快艇,投身于这壮美。船长只负责花式炫技,全然不顾“凤凰”带来的毒日和燠热,几个小海岛转了一圈,船上的游客只觉头晕目眩,全然没有心境欣赏灯塔岛浪漫的灯塔、龟龄岛伸出的海龟头、神秘岛绿色通透的海水,但为什么感觉刺激又有着傻傻的满足呢?
因为迎风破浪的无所畏惧?像生性刚烈的彭湃,笃定前行;像当年的红色革命,点燃星星之火!
因为人在深海中的渺小谨慎?大自然之宏大与人类之渺小,于十几尺高的海浪狠狠摔在岩石上那样,让人触动!
相比红海湾,风车岛则是田园的静谧与细白沙子间结合的静美。车过长长的极美的海上公路,像栈桥,望向岛上风车阵的风叶慢慢转动,似乎闷热的气流也随之散尽,送来咸咸的清凉的海风。
免费的原生态的沙滩游人如织,再强烈的日光也无法阻挡人们投入大海的热情。远处的海边,滑翔伞、无人机已与多彩的风筝分不清,只剩炫目的一个点儿。
海和海之间一样,海和海之间又不同。
所谓的悠长岁月,分割成每一寸时光掠影,为日常的拼搏留一抹温暖和慰藉。
海之鲜
沿着金湖路海滨大道行驶,一城一湖一山一海,海在城中,城在山间。环湖一周山,湖相依在滨海,浑然一体。
一侧是群山环绕的潟湖品清湖,这一泓绿水,静谧美好,形成一个向西敞开的尼古海湾,渔船从这出发去海上捕鱼。“舟楫云屯,商旅雨集”,你能想象开渔期万船齐发的壮观。渔民撒下网,与大海共生。夕阳西下,阵阵渔歌和呼啸着的海浪此起彼伏,渔船陆陆续续停靠港口,卸下他们满载的希冀和收获,饱人口福。
一侧是城区高高低低的风貌犹存的骑楼,那是闻名珠三角的文化美食街——二马路,夜幕袭来,上演蛰伏了三个月的味蕾沦陷和疯狂。老板热情好客、通透善良,潮音软语,给你送上刚上岸的龙舌鱼,手打墨鱼丸和最正宗的单丛。
当年彭湃是否为了人民能像现在这样安心快意的吃海鲜、品香茶,揭竿起义,成立苏维埃政府?惊心动魄的历史为汕尾注入着源源不断的活力和激情。想来,汕尾人民的热烈和笃定,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广东的海鲜啊,吃不完,汕尾的海鲜啊,吃不厌。
千年的海洋文化,滋养了这座低调又朴实的海边小城。
- 上一篇:在汕尾,做一尾快乐的鱼
- 下一篇:冬天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