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02

凡星点点 汇聚善美(53)(54)

( 2024-07-05 10:30:28)

(53)

白光辉:

教坛勤浇灌 心如白璧光

白光辉,中共党员,汕尾市华南师大附中汕尾学校中学地理一级教师,从教16年来,历任班主任、年级组长、学生处主任、学校副校长,一直耕耘在德育和学校管理工作的一线,在平凡的教学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就。他在教坛上勤加灌溉,爱生如子,先后获得广东省最美教师、广东省优秀中学地理教育工作者、广东省高考优秀评卷员、汕尾市高考先进个人、汕尾市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汕尾市教坛新星、汕尾市善美老师和学校管理工作标兵、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抗击新冠疫情先进个人。

潜心育人  硕果飘香

白光辉一直工作在教学一线,课前,他认真备课,深入研究教材,思考如何更好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课堂上,他努力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课后,他认真批改作业,针对学生存在的知识薄弱点进行及时辅导,与学生建立了深厚的情感联系桥梁。

白光辉凭借扎实的功底和丰富的教学经验,以“生活中的地理”为理念形成了“生活地理特色”课堂。他连续6年担任高三年级驻级行政,承担毕业班的教学和管理工作,被同事、学生称为“常驻高三教师”。在此期间,学校连续五年获得汕尾市高考优胜奖,他也多次获得汕尾市高考先进个人称号。白光辉主管学校德育工作,坚持以人为本、持续发展的办学理念,积极践行以立志成才为主题的激励型德育理念,通过在活动中锻炼人、在活动中培养人,培养了大批优秀学生。

从教期间,白光辉获得第二届汕尾市中小学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二等奖,所执教课例获广东省“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省级优课;同时,参与研究的省级课题《依托经典开发老区学生养成教育的研究与实践》(排名第一)获广东省科研成果评选一等奖。撰写论文《浅谈地理研学旅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在劳动实践中培养地理核心素养的方法初探——以广东汕尾为例》在核心刊物《地理教育》上发表;《构建偏远老区学生地理核心素养体系方法初探》获广东省地理教学论文评选一等奖。

疫情期间,白光辉组织学生参加爱心义卖活动。

主动担当  积极作为

任教十余年,白光辉以校为家,将学校工作放在第一位。负责高三备考工作时,为了不影响学生复习备考,他结婚没有请婚假,孩子出生没有请陪产假。

疫情防控期间,白光辉担负学校疫情防控宣传工作,负责学生返校复学的总体统筹,三个多月没有放过假。他带领老师们创造性组织寒假期间的德育管理、线上教育和心理健康调适工作,确保所有学生有多媒体终端、有学习网络、能参与线上教学,学生线上学习效果明显,为学校学生取得优异中高考成绩奠定了坚实的德育管理基础。

2022年3月16日疫情突如其来,因疫情防控需要,全市中小学停课。在学校统一指挥下,白光辉作为疫情防控领导小组成员,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协调各部门互相配合,形成最大合力,努力为全体学生的校园生活保驾护航。

为解决因疫情导致的学生心理问题,白光辉带领学校心理教师开通线上心理辅导,为学生们提供最迫切需要的心理辅导服务,帮助多位学生走出了心理阴影。白光辉撰写的多篇抗疫推文点击量过万,被其他各个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借鉴引用,为学生和家长提供了第一手信息和防疫知识,保证学生居家安全。白光辉制作多幅宣传标语和宣传展板,营造了良好的校园防控宣传氛围。作为学校党委纪检委员和第六党支部书记,因疫情防控工作出色,白光辉所在的学校党委被汕尾市委组织部通报表扬。除此之外,白光辉还主动带头参与线上教学,积极参加网上巡课等,为打赢疫情防控校园阻击战做出了突出贡献。白光辉所在的集体多次获得先进集体、特殊贡献奖等荣誉称号,他所在的地理科组被评为广东省优秀中学地理教研组,在学校中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

白光辉到贫困学生家庭进行家访。

扶贫助学  不吝付出

因为主管扶贫助学工作,白光辉对学困生、贫困生给予更多关爱,他亲自带领级长、班主任深入到贫困家庭走访慰问,了解学生家庭困难,帮助他们考上理想大学。对家庭困难的学生,白光辉为他们申请贫困生助学金,亲自出资资助学生,帮助他们完成学业,深受学生尊敬和爱戴,被汕尾市关工委、汕尾市文明办评为全市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

2014届的傅某燕同学来自陆河县的一个小山村,家里人口较多,经济非常困难,正是在白光辉的帮助、支持和鼓励下,她在汕尾华附读完了三年高中并顺利考入了华南农业大学。

2019届的王某达同学患有糖尿病需每天服药,加上他父亲也重病缠身,母亲工资收入微薄,家庭非常困难,白光辉积极跟进协调,在学校董事会的大力支持下,减免了王某达同学在读期间的学费和其他费用,让他能顺利读完高中并考入大学。

2020届的李某燕同学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刚升入高三时又患上疾病,导致家庭经济雪上加霜,白光辉专门安排老师对她进行针对性家访,协调报销该同学的检查和医疗费用,并自掏腰包给予她生活补助,在高考备考的关键时刻帮助学生克服了生活上的困难。

白光辉负责学校的无偿献血工作,他每次都会积极带头参与无偿献血,起到表率示范作用。学校多次被评为汕尾市无偿献血先进单位,他也被评为学校无偿献血先进个人。

在同事眼里,白光辉是一个有思想的引领者;在学生眼里,白光辉既是良师,更是益友;在家长眼里,白光辉是最值得把孩子托付的人。白光辉是学校教学骨干,又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中坚,他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成绩。

白光辉表示,在日常工作中,他深深感受到教育工作的责任重大。教育工作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的过程,更是引导学生走向正确道路、树立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他说:“回顾我教育工作的历程,我深感教育的魅力和价值。我要感谢培养我的华附学校和海陆丰这片教育沃土,感谢这一路上遇到的每一位学生和同事,是他们让我更加坚定投身教育事业的决心和信心。接下来,我将继续努力、不断进取,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我坚信,只要我们接续努力、不断创新和实践,未来的教育将会更加美好。”

汕尾日报记者 彭子珍 整理

市文明办  供稿

受访者 供图

(54)

朱乃强:

赤子情洒家乡热土

朱乃强,陆河县河口镇新华村背头塘自然村外出乡贤。他致富后不忘家乡,有一颗情系家乡发展的赤子之心。无论是铺桥筑路,还是扶贫济困、排忧解难,每一件事,每一个行为都体现出他朴素无华的真挚情感……

勇闯商海业有成  致富不忘系桑梓

游子千里梦,难舍故乡情。朱乃强常说:“我们都是在新华村土生土长的,我们有能力,更有责任与义务为家乡尽一些绵薄之力。要改善落后的农村面貌,让村民在乡村过上‘城市生活’”。朱乃强有这个信念,也一直坚守着自己的诺言,让家乡的人民过得更好一些,再好一些。

陆河县河口镇新华村位于陆河县河口镇南溪片中部,地处偏僻山区。背头塘村现有农户29户199人,村民经济来源主要靠外出打工和耕作农业,村集体经济薄弱。2016年春,已经退休的朱乃强从繁华的深圳回到家乡新华村,计划因地制宜发展新华村特色产业。他凭着多年在外闯荡的经验,意识到农业将面临着一场深刻的变革,于是他超前谋划,作规划、出资金,整合村里的资源,并率先对村里的基础设施进行提升改造,环境美化,同时帮助村民在自留山种植油茶、茶叶等经济作物,用自己的笑容和汗水竭尽全力建设家乡,使背头塘村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也为全镇新农村建设作出了榜样。同时,朱乃强以此为契机,按照“特色农业,田园观光,乡贤兴村,连片打造”的定位,将管屋寮村、背头塘村及中心岗村三村统筹打造成新华村北部片区的新农村生活文娱中心和田园观光村庄,形成乡贤回归的“新华样本”,彰显品牌。在他的带动和影响下,乡贤们积极出谋划策,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并积极踊跃投入到新农村建设行列中。

如今,走进新华村,无论老人还是小孩,朱乃强无人不识,无人不晓。“幸好有这个外出乡贤,背头塘才有今天蒸蒸日上的局面”,村民对他的高度评价,源于他全心全意为民,对村民如家人般体贴照顾,对工作事无巨细统揽。多年来,他一直热心公益,在汕尾朱熹励志助学基金会、陆河朱氏励志助学基金会,以及其他各种助学基金会或慈善机构上,都能看到他的捐资名字。特别是他参与捐资兴建且为奖学奖教助学而设立的河口中学教育基金会的48间门店收取而来的租金,资助了部分贫困家庭、困难学生,奖励了大批辛勤的园丁、优秀的学子,累计超500万元。

朱乃强参加汕尾朱熹励志基金会2024年扶贫助学座谈会。

反哺家乡助发展 尽心尽力谋福祉

“我这样做,是因为村民就是我的家人,为了家人我总是义无反顾想做好,当选村企董事长后我更加意识到身上责任的重大,不但要做好村集体的带头人,更要努力为民谋福祉。”这是朱乃强经常挂在嘴边的话。

朱乃强也常说,“村里发展建设的背后,同样离不开全体乡贤支持。”受他的影响,村里外出的乡贤也纷纷出钱出力,拓宽道路、修建桥梁、整治脏乱差、新砌河坎、新建厕所,村庄面貌发生了巨大改变。2017年8月18日上午,他在微信群中发出一条邀请,消息迅速扩散,村民们纷纷响应。原来是他提出“乡贤兴村”的号召,邀请管屋寮村、背头塘村、中心岗村的外出乡贤回乡参加乡贤座谈会,共谋家乡发展大计。在座谈会上,朱乃强发出“乡贤兴村”的号召,倡导“村里事,村里为”“自己村,自己建”的主人翁意识。

接着,朱乃强又在深圳宝安第二次召集乡贤参与“乡贤兴村”座谈会,村委会成员和外出乡贤近20名代表欢聚一堂,畅叙乡情、共商家乡发展大计。与会乡贤纷纷表示,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生工程。

朱乃强向高考成绩优异的学生家长颁发奖学金。

乡贤化身“领头雁” 激活乡村“振兴梦”

“把村企董事长当作事业来担当,而不是当作职业来谋生,尽心尽责地把这份事业做好,就是对家乡最好的奉献。”这是朱乃强对乡贤身份的理解,也是他工作办事的宗旨。

“家乡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我深爱着这片土地和父老乡亲。自己在外创业打拼了几十年,曾担任多家公司董事长。此次牵头设立汕尾市背头塘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并全票当选董事长,让我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会全力以赴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绝不会辜负乡亲们的信任。”2018年4月5日,朱乃强在背头塘股份有限公司创立大会暨首次股东大会上如是说。会上,全体股东审议通过了汕尾市背头塘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章程等有关议案,并投票选举产生了董事会及监事会成员等。

作为汕尾市背头塘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朱乃强捧着刚从市工商局拿回来的营业执照,笑呵呵地说:“此次成立背头塘股份有限公司,希望能带动起一股返乡创业热,建设美丽陆河,助力乡村振兴发展,让家乡焕发生机。”在朱乃强的带动下,新华村外出乡贤在新农村建设推进过程中发挥了极大的带头作用。该村管屋寮片按照“特色农业,田园观光,乡贤兴村,连片打造”的定位,结合村情实际和村民现实需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进行规划设计。如今背头塘村文明乡风焕然一新。

时任陆河县河口镇党委书记叶涌华对朱乃强乡贤积极响应建设美丽乡村的号召表示赞赏。他说,朱乃强是一位事业有成后没有忘记家乡建设的仁人志士,也成了背头塘村新农村建设的一只“领头雁”,希望河口镇有更多像朱乃强一样的仁人志士,用实际行动带领村民共同建设美丽乡村。

近年来,他累计为家乡新农村建设投入资金约700多万元。其中,为了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投资250多万元建设面积1100平方米、高三层的背头塘村老幼文化活动中心;投资200多万元,修建该村环村水泥公路1.5公里、乡村休闲绿道2公里、修整5个鱼塘面积共约50亩、建造一个休闲公园面积约1万多平方米,以及木凉亭、石凉亭和绿化亮化工程配套设施。此外,朱乃强还出资帮助麦湖上下围自然村修建3.5公里水泥路、后径自然村至北笏自然村3.5公里水泥路,以及修整其他小村道和助学助教等,总金额达300多万元,并且他还和他的同学涂辉龙合捐河口中学图书馆沿用至今。同时,在新农村建设中,他召集外出乡贤集资300多万元,打造管屋寮片区(管屋寮村、背头塘村、中心岗村、学子田村),大力推进新华新农村建设进度。他个人也被陆河县评为“陆河好人”和“道德模范”。

汕尾日报记者 彭子珍 整理

市文明办 供稿

受访者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