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睡农房”变身“黄金屋”——城区创新托管运营机制破题城乡融合新路径
( 2025-05-12 15:47:19)
日前,城区红草镇亚洲村数字化乡村实践项目运营启动签约仪式在亚洲村文化中心举行。该项目是城区推进实施“百千万工程”的创新实践,更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村企协同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重要抓手。
近年来,城区积极探索城乡融合发展新路径,创新闲置农房市场化托管运营机制,成功让“沉睡农房”变身“黄金屋”。记者近日深入红草镇亚洲村和马宫街道新北村,探寻这一创新举措背后的故事。
走进亚洲村,青砖灰瓦的民居群落间,修缮工作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曾经因人口外流而沉寂的“空心村”,如今正朝着“研学+康养+青年社区”三位一体的乡村振兴试验田华丽蜕变。
据红草镇亚洲村党支部书记陈永龙介绍,亚洲村创新采用“强村公司+全托管运营”模式,村集体成立平台整合闲置房屋。目前,强村公司已将25间闲置房屋统一整合,正在进行外立面修复和结构加固,未来它们将摇身一变成为研学中心、青年驿站和私房茶馆等。该村还以“研学教育+康养产业+青年社区”为核心,串联高新区产业资源与红色文化,打造四维研学矩阵。
亚洲村还与市研学旅行协会达成战略合作,预计年导流学生超2万人次。毗邻村落的亚洲文体中心也即将投用,其足球场、篮球场举办的赛事将进一步为乡村注入活力。
在12公里外的新北村,同样呈现出一片蓬勃发展的景象。连接华南师范大学汕尾校区与村庄的道路即将贯通,届时3分钟就能从华师走进村里,新北村将成为华师的“校门第一生活圈”。
据了解,新北村规划100栋闲置农房进行升级改造,10栋即将被改造成艺术家小院,木工坊的雏形已现。未来,这里将打造高校生活服务区、山海文旅体验区与青年共创孵化区,成为“非网红化”的善意经济样本。新北村建立了“校村共建、商民共治”机制,制定《商户公约》《微笑服务白皮书》,推行“社区积分制”“善意经济评价体系”,让商业逻辑与人文关怀深度融合。
这一创新机制,离不开“政府引导+慈善赋能+市场运营”的三维架构。亚洲村和新北村通过不同的模式,以租金、股金等多元收益分配方式,确保村民共享发展红利。引入专业力量为村庄提供规划设计、运营指导、资源对接,并建立“运营前置”机制,确保项目可持续发展。
在这场乡村振兴的实践中,亚洲村将15栋闲置民居改造成“民宿+青年驿站”复合空间,联合团区委策划“青年夜校”,吸引人才反哺乡村;新北村与华师共建“乡村振兴传播基地”,设立“社区营造学分”,还开发“社区盲盒体验”,让游客预约村民家宴、随渔民赶海,推动城乡互动从“观光”走向“共生”。
城区以亚洲村和新北村为试点,通过闲置农房市场化托管运营机制,不仅实现了乡村空间的重塑,更促进了城乡要素的深层交融。未来,城区将继续探索创新,为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提供更多可借鉴的经验,描绘出更加美好的乡村发展新画卷。
汕尾日报记者 张文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