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02

爱在嘉禾望岗

( 2024-06-23 10:23:10)

○王映婵

杨茵从广州东站出来,不自觉地被人流裹挟着急匆匆地赶往地铁3号线。这个城市的节奏很快,白天赶黑夜,黑夜赶黎明,目的地始终在脚下,人们都在为生计奔忙,或者为前途加速赶路。忽然,杨茵意识到了什么,这一趟她是不急的,即使错过了,还有下一趟地铁。她停下来,往肩内侧拢了拢挎包,向前望一眼急匆匆的人流,这才不紧不慢地向前走去。

车厢里依然满满的全是人,杨茵慢慢吞吞的,当然只能站一锥之地。有个父亲抱着小孩,被人让到了座位上。两三岁的小孩奶声奶气地说了声“谢谢阿姨”,让座的“阿姨”只是微笑,倒是“父亲”宠溺地回应小孩:豆豆真懂事。

杨茵笑了,她想起了她的父亲,她和她父亲也曾一起坐过3号线。那时候她来这个城市求学,第一次坐直通嘉禾望岗的3号线,她心里既忐忑又充满希望,新的校园生活让她无比向往,虽然耳边尽是父亲细致的叮咛,但她哪里听得到,一路上都是一个个新鲜的站名,直到最后一个报站声音响起:“下一站,是本次列车的终点站,嘉禾望岗”,她的兴奋达到了极点,几乎跳起来走到车厢门口迎接站点的到来。

杨茵现在想,生活的终点站不就是家吗?嘉禾望岗这个位置很容易让人生出家的归属感。也许正因为这样,她第一次到嘉禾望岗才会如此无畏前程风雨,而忽略了父亲春风暖雨般的殷殷关切。

杨茵随着人流涌出嘉禾望岗地铁站,此时的站口就像一个出海口,而人流就像无数的鱼儿涌向广阔无垠的大海,她是其中的一条鱼儿。

杨茵漫无目的地游走在嘉禾望岗的街头,当看到几个少男少女骑着共享单车飞快地从她身边过去,时光倏忽就往回走了。那时她和志远就经常骑共享单车出去游玩,他在前边飞快地骑,她在后边拼命地赶,他忽然一个刹车,想吓她一吓,谁知她一个急拐从他身边过去。她笑得肩膀左右晃动,他却忽地又在前头截住了她,她笑得更猛了。

杨茵想起以前读过的一句诗,好像是“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于她,两小无猜的美好仿佛成了嘉禾望岗街头的美好幻象,就像这华灯初上时分,行人的脚步慢了下来,身上披上了一层橘色的光影。

杨茵记得父亲带着她从嘉禾望岗站出来,一瞬间茫茫然分不清东西南北,也找不到学校派来接新生的师哥师姐。这时候,一个高大帅气的男生出现在他们面前,他说他的学校跟他们同个方向,顺路,刚好带他们一程。差不多到学校了,杨茵才从他和的士司机的对话中知道,他说的顺路实则南辕北辙,至少有好长一段路是要往回走的。后来,有一回在夜市一条街吃烤串时,志远打趣她对他一见钟情,她坚定地说,没有,是他城府太深,早有预谋,她是被他谋算过去的。

那以后,她常常和志远从广州东站一起坐3号线回校,每一次听“下一站,是本次列车的终点站,嘉禾望岗”,杨茵的心里就莫名升起一股亲切感和安全感。然而人生是一趟单程地铁,再重要的人如果不能同时到达终点,最终还是会走散。

志远比杨茵先毕业两年。那次与志远在嘉禾望岗告别,杨茵以为会像以往每次分离各自回校那样,很快又会迎来再次相聚。她连送他到机场都没有,没心没肺地就在嘉禾望岗跟他说“拜拜”,然后头也不回地回校了。不承想那次分别竟成了他们人生的最后一次相聚,志远北上奔赴人生的另一场邀约,杨茵与他走散了。

习惯陪伴的杨茵一下子无法适应孤独,她常常一个人骑着共享单车穿行在夜市中,感受市井的繁华。好在,徐风的出现,再一次点亮了她的生活。

开始的时候,徐风以“嘉禾望岗小鱼儿”的昵称经常流连在她的博客里,一两句点评,几声赞许。即使这般简单,也已经给她灰色的生活带来了些许暖色。

时日渐多,杨茵渐觉温暖。她问他,为什么这样关注她,他让她感觉自己就像电影里的大女主。他说,他也习惯了做她的粉丝。

后来约见。他说他是嘉禾望岗的一条小鱼,所以就在嘉禾望岗地铁口那里见面吧。杨茵想,嘉禾望岗注定要成为她生命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吗?它会不会成为她人生的终点站?

徐风没有志远帅,却给人一种牢牢的安全感。他毕业后自己创业,成了嘉禾望岗一条街的一个连锁店的老板。这个小老板亲眼目睹了她在街上从两个人变成一个人,从谈笑风生、风情万种变成了低沉落寞、形单影只,于是,他下意识地走近了她。

在嘉禾望岗无数次牵手后,那一次,杨茵落在他身后,看落日的余辉在他身上覆上一层淡淡的橘黄,她心里不由升起一股温馨的暖意。

“为什么喜欢我?”她追上去,挽起他的手,杵近他耳边,心里千挑万选,到底用了“喜欢”的字眼问他。

“每次见到你,就像见到亲人一样!”徐风话音刚落,她的眼睛就湿了,还有比这个更令她满意的答案吗?爱情的终点不就是亲情吗?

后来,嘉禾望岗成了杨茵毕业的终点站。她和徐风成了相濡以沫的两条鱼儿,游走在这片海域里。

2024的新年,徐风准了她一天假。杨茵回到学生时代,从广州东站坐地铁到嘉禾望岗,就像当年和父亲坐过的那回,也像和志远一次次回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