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善行义 诗书教化——探访陆丰市上英镇浮头村庄氏的良好家风
( 2023-05-28 10:48:13)
图为古朴的浮头村庄氏祠堂。
上英镇浮头村地处螺河下游,位于上英镇西南部,该村西南面与海丰大湖隔河相望。明成化八年(公元1443年),庄氏先祖庄澄湖定居浮头村。庄氏始祖宗祠“追远堂”,位于浮头村前,始建于清顺治年间,距今370余年(另有一说距今已有500余年)。清同治十年(1872年),庄氏祖祠进行了第一次修整。民国元年(1912年)重新修缮。公元1995年重光。现为陆丰市文物保护单位。
该宗祠坐东朝西,计有前厅、左右庑廊、拜亭和后厅。后厅高挂“状元”牌匾,上书“清乾隆四年己未科殿试第一甲第一名状元,御封太子少保七省巡抚庄有恭”,相传系由乾隆四年(1793年),状元庄有恭巡访浮头时所赠。村里至今流传,当年庄有恭赴考时途经浮头,曾得到庄氏宗亲的资助,高中状元后,感念浮头宗亲的情谊,不仅手书“状元”匾额相赠,还同意在庄氏宗祠前竖立他的功名旗杆硖。
族训倡导文明正义
浮头村庄氏编有族训,主题积极,劝人向上向善,充分倡导社会文明,内容涵盖了爱祖国、求知识、绝毒品、戒恶习、敦亲睦邻、修身齐家等十多个方面。“爱祖国:破巢之下无完卵,敌寇犯土不聊生;学文学武报祖国,国家强盛无处侮。求知识:社会发展靠科学,离开文化共知识,莫谈攀登新高峰,就业经商也无门。敦宗族:敬奉先祖爱宗族,修编族谱扬先德;理明世系分昭穆,敦宗睦祖促文明。孝双亲:我敬父母有孝心,儿孙敬我有样循;物质敬亲常满足,精神侍亲常欢欣。严家训:父母威严而有慈,子女敬畏自生孝;放任自流恣所欲,养成恶习害己群。严仁爱:视人若己恻隐怀,济人危难助为乐;克己从善施仁德,宽宏大度相体谅。求信义:穷不失义达遵道,刚正不阿捍正义;注重承诺求信誉,立身之宗处世旨。重从善:多作善事勿行恶,人讲良心求恻隐;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天网恢恢疏不漏。克勤俭:成由勤俭败由奢,勤可养身俭养德;勤俭致富可成家,安身立命建功业。淡名利:廉耻名利顾不得,虚心实干尤可取;宁可淡名共薄利,清誉福泽留后昆。恒开拓:先业繁荣靠开拓,事成业就须勤谨;困难当头莫气馁,获得成功靠有恒。学不止:学得一技重千金,再求广博更精专;上体父兄立大志,自图远大好前程。婆媳和:婆以爱女惜媳妇,媳以敬亲孝婆婆;相互尊重多理解,宽容相敬家万福。夫妻爱:百世修来同船渡,三生有幸同床眠;放荡淫逸无宁日,相亲相爱家团圆。绝毒品:满清纵毒辱国权,庶民吸毒家破亡;杜绝毒品思长进,社会安宁家幸福。戒恶习:惯赌丧志坏前程,豪赌破家又荡产;常为酗酒多误事,怎比适饮可强身。”庄氏族训所倡非善则义,字里行间流露着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楹联传播正能量
楹联是追远堂祠堂一大文化特色,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可见一斑。且看,祠前对联是“浮峰启瑞,天水流芳”,前厅对联有“传家锦绣,华国文章”、“祠建浮山瞻羊山,耸曜莲山叠翠,左拱右旋,咸知钟灵有意;派由天水望螺水,安澜德水汪波,前襟后带,共信流泽无涯”,阐明祠堂地理位置和家族源流。拜亭对联是“追忆家声自明而清祖德千秋景仰,远稽世泽而潮而陆宗支万里遐思;派由天水之豫之闽百代衣冠同济美,支出鹤洋而潮而陆奕世俎豆永维新”,后厅主龛楹联“追忆祖功奠基业,远思宗德展宏图”,这些追远堂嵌名联,回顾历史,又展望未来,激励后来者奠定基业,大展宏图。
此外,还有“宜将忠孝传家国,可把诗书教子孙;祖耀子孙读书贵,诗传后代礼义深”、“祖德流芳家声远,子孙衍庆诗书长”、“百代贻谋垂燕翼,千年流源世泽长”、“祠宇光辉耀祖德,华堂焕彩旺子孙”、“天德人伦期克尽,水源木本务常怀”、“百代衣冠长振秀,千年山水永朝宗”、“春祀秋尝千古在,左贻右穆万年存”等。这些联句积极励志,有的表达美好的愿景,希望家族兴旺源远流长;有的教育子孙后代要重视读书,深明礼义,不能忘本。
村中戏曲文化盛行
浮头村盛行戏曲等文化文艺活动,并组建有村级剧团。据村中长辈介绍,浮头村业余剧团成立于1953年,是解放后陆丰较早成立村级业余剧团的乡村。
村中涌出人数较多的地方教曲艺人。1986年,庄孝强、庄生决、庄利兴三个民间戏剧艺人合资组建了新潮白字剧团,全团有男女演职人员52人,并注重培养戏曲新人,大胆起用中青年演员。公、生、旦、婆、净、丑等十二行当均有,文戏武戏剧目众多,仅精彩的文戏就可演出八十多小时。
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浮头村因戏曲而来的喜事一桩又一桩。1986年,惠阳地区在浮头召开文化工作现场会议,与会代表观看白字戏《九曲蟠龙珠》的演出。1991年演出经改良的剧目,浮头剧团收入逐递增。年演出场数突破二百场,最高纪录达二百四十多场。1996年,浮头剧团被评为广东省文化艺术上山下乡的先进集体,省委宣传部门给其颁发奖牌和奖金。因浮头剧团表现出色,村中戏曲氛围浓厚良好,1997年浮头村被省政府定为“广东省建设民族民间戏剧之乡”。浮头村剧团也因此多次应邀赴港演出,载誉而归。
浮头村戏曲文化对周边辐射力和影响力极大。据说,浮头村外嫁的女子在组团演出时,也会挂用“上英浮头”的旗号。
顺便提一下,追远堂内,南墙的石碑字迹依然可辨;门口还有一块历经风霜字迹难辨的古石碑——余晖下,古碑无语,情愫万千……
汕尾日报通讯员 林木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