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02

【美丽汕尾】金狮观海云卷舒

( 2020-11-29 11:10:58)

○陈瑞绒

“金狮观海”是旧日博社村的八景之一,就在甲西镇海岬岭的南面。

大约十年前,我曾跟同事去过一次。我们带着孩子骑着摩托车,穿过土路,上坡下坡,驶过草丛和低矮的灌木,一路颠簸到了海边。孩子们一到海边就欢呼雀跃,开心极了。同事是博社村人,据他介绍,他们家乡人把这一带海滩分为“顶海”和“下海”,上墩澳至石洪澳为“顶海”,石洪澳到金狮澳为“下海”,“顶海”相对平静,出海捕鱼相对安全,“下海”就很野,风高浪险,礁石密布,暗藏漩涡,出海人就得多一份谨慎,多长个心眼。

那时正是夏末秋初的午后,海风劲吹,人都站不稳,长发快被吹上天。海上波涛翻滚,海浪滔天,大风中一处巨石俨然像一只金色狮子雄踞在沙滩边,海浪一波又一波猛烈扑击雄狮,卷起千堆雪。下海果然很“野”!这是此次游玩留给我最深刻的印象。

近日,我再次来到金狮滩,算是旧地重游。车子从省道338线的袁厝寮路口拐进去,一条干净的水泥公路延伸向前,绕过一片荔枝林,经过一片金黄的稻田,开上一条小拱桥,桥下有河流缓缓穿过。同行者说这条河流就是博社村的竹壆,因河堤两旁生长着丛丛翠竹而得名。他又指向车窗外,那是博社村的莲花山,那是鸡公山,那是竹洲埔,地名都挺美,只是对于一个没什么方向感的人来说,我记住的也只能是地名了。

车子开上一处陡坡,“快看,那是三点桃山。”我往窗外望去,不远杂树生花的小山丘上站立着三块分离的大石头,椭圆形,像桃子分裂成三瓣,等车子靠近了,路边高高的荒草遮蔽住车窗,匆匆而过,未能看清三点桃的真面目,只能失之交臂。

汽车开上一段黄土路,车子越来越颠簸,一道山岭横亘在前头,山上生长着灌木野草,分布着大大小小嶙峋怪石,这就是 “海岬岭”。海岬岭是一道地理的分水岭,山岭的这边为甲西地界,山岭那边就是湖东地界。同行者说,海岬岭上有抗日战争时期遗留下来的神秘地洞,过去设有哨所,有地方民兵在此把守站岗。他小学时学校每年都组织学生到海岬岭野炊,领队的同学手擎红旗,同学们背着炊具和食物,长长的队伍浩浩荡荡来到山岭,找到一处合适的地方,砌灶烧火做饭。午餐后他们便去钻山洞,寻幽探险后又开始歌唱比赛,稚嫩的歌声传遍山岭。

土路两旁木麻黄树夹道,车子开上一处斜坡,又拐个大弯,辽阔的海面和长长的海岸线就在眼前,车子下坡便直达海滩。

金狮澳一派平静,海边空无一人,海风轻轻吹拂,海浪平静地涌上来又退下去。深秋午后的高空,灰蒙蒙的片云遮挡了天空的蔚蓝。大海的气息扑面而来,咸咸的,腥腥的,既熟悉又陌生,既短暂又恒久。近处的海面浮着几条褐色小渔船,随着波浪飘摇不定。海水灰蓝灰蓝,与空中灰白的层云两两相看,不远处新建的石堤露出海面,波浪冲击石堤溅起白色的浪花。

沙滩搁浅着两条竹排,用绳子串起来的浮标堆在一角,靛蓝色的渔网随意地撂在竹排上。沙滩平坦宽阔,呈现优美的弯月形,潮水阵阵涌上,又慢慢退去,被打湿的沙地又很快地被一股神奇的力量风干。文友捡起一块被海水浸湿了的木麻黄树根,冲洗干净后抓在手里准备带回家作案上景观。

“金狮”横卧在垒石上,显得雄伟壮观,远望近看,皆栩栩如生。时光具有无穷的力量,化沧海为桑田,又刻巨石为雄狮,从狮首到脚爪,无不形象逼真。仔细端详,又觉金狮已经隐藏了内心的傲性和狂野,它盘踞于南海边陲,岁月不惊,平静自若地看着潮起潮落,云卷云舒。

同行者有熟悉本地掌故者,说起了一个与金狮有关的传说。古代有个风水先生,一路追赶一头狮子,追至海岬岭,茫然四顾,一时不见狮子的踪影。风水先生在海岬岭的异石奇林里来回穿梭寻找,忽然,海边一道金光闪耀,风水先生立刻飞奔下山,追寻至一处乱石堆叠的小山峰时,只见海边一块巨石高高耸立,酷似一头雄狮。风水先生拿出他的罗盘,好好的罗盘突然失灵,怎么摆放都定不了方位,最后找寻无果,只好放弃。原来狮子已经化为酷似雄狮的巨石,从此蹲守在海边。这就是金狮形成的由来,也是金狮澳地名的由来。

据说,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有革命志士避敌军至此,在金狮澳顺利渡海到香港,安全脱险。

“金狮”背后有一大片木麻黄树林,海鸟飞起又落下,它们跟金狮一起同属这海陬之地,沐浴着日月光辉,共同守望着这片海域。

金狮澳,大自然的杰作,美丽的海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