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02

浅谈对学生美术色彩感受能力的培养

( 2021-07-10 09:40:30)

○陈志敏

运用临摹的方式进行教学,是我国目前美术色彩教学的主要方法,虽然这种教学方法能为学生的色彩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却与设计和创新之间的关联不大,无法有效地对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设计能力等进行良好的培养。同时,运用临摹的方式进行教学也使教学模式变得更加公式化,缺乏了对学生色彩应用能力以及观察和思考事物的能力的培养。那要怎样转变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来培养学生的美术色彩感受能力。

一、培养学生理解色彩基础知识

色彩有原色、间色、复色、明度、色相、饱和度等要素。小学生主要学习分辨和使用原色和间色,也可以学习运用多种复色,进而学习辨别色彩的明度及饱和度,恰当地把色彩基础知识和实践造型相结合,通过水粉绘画练习,让学生感受水粉的基本性能,理解水粉创作的原理。色彩基础知识的教学,对于色彩的理解和运用具有启发诱导作用,从而为绘画创作铺下稳固的理论基础。

二、培养学生的色彩运用能力

色彩是美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例如:我在教四年级《硕果的剖面》一课时,我先用课件出示各种水果的图片,让学生认识各种水果的颜色以及形状,分析应运用什么颜色来画出各种水果。再让学生观察水果切开后的外形像什么,可以把水果切开后的外形比作基本的几何形体来概括,这样既巩固了学生的造型能力又培养了色彩运用能力。

让学生在水粉绘画中对色彩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有意识、有目标地在水粉绘画活动中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色彩技能和技巧,提高学生的色彩感受能力。在美术教学中,注重学生辨别认识颜色的能力,对色彩的辨别认识有助于学生熟练运用各种颜料进行调色,引导他们对色彩的追求,培养他们对色彩的感受能力、运用能力。

三、培养学生造型能力

物体的造型是最直接影响美术作品好与坏,一幅好的美术作品必定会有一个很好的造型基础,这个造型基础又包含了两种情况:一种是整体的造型结构比较完整,这是比较大范围的结构造型,就像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运用什么样内容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一样,相同的思想内容也可以用不同的载体来体现。例如要表达一个人的喜、怒、哀、乐,可以面部表情直接表达出来,其次也可以用人的动作举止和周边的物体组合起来进行表达。不同的内容、物体就有不同的结构造型,也有不同的组合造型。怎样把这些物体组合在一起才美呢?这是教师必须要强调的问题。如果是单个物体的造型。每一个物体都有不同的形状,我们就可以归纳成几种几何图形。如:我在教四年级《我是汽车设计师》 这一课时,我先出示各种不同的汽车,让学生观察汽车的外形是什么样的,然后再用基本的几何形体来概括汽车的外形,如:汽车的轮子是圆形的,汽车的上半部分是梯形,下半部分是长方形等,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造型能力。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美术教学的重要艺术特点,就是靠观察物体的内部外观进行作画,物体的内部外观作画取决于人的感知,感知外观离不开对每个物体的仔细观察,多多地让每个学生自己观察,物体的内部外观,用他们自己具有的和个性化的作画方式方法去进行表现,我们一定要充分相信每个学生与生俱来就是具有无限的艺术潜能,在指导学生学习作画时,教师一定要多用“你的想法很好,想象力非常丰富、你的设计很有新意,有创意性”等等的语言对其进行表扬和予以鼓励并让学生大胆创新,这样一来,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就会得以很好的培养发展。所以教师应充分发挥把握教材中潜在的美术知识内容,提高学生对自然美、社会美的基本认识把握能力和学生感知美的能力。要充分尊重初中学生的个体心理特点,优化学生课堂教学心理结构,鼓励学生在自主学习书画美术时严格要求具有较强主动性和富有创造性,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上自由学习作画,自主学习展示艺术才能。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外实践有利条件,积极进行自我认识与学习。教师一定要积极有意识地把当代美术课内实践学习活动延伸拓展到课外,通过教师指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当代美术课外实践学习活动,增加培养学生对当代美术具有创造性的认识学习与美术实践的活动机会。

虽然在小学美术教育中不单单只是培养学生的这点能力,但这却是我们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急切需要培养的。学生对色彩的感受能力是很强的,创造条件让他们去体验、探讨、多想、多画,才能更好地使他们对色彩的创造能力、想象能力和运用能力不断的提升。

(作者单位:海丰县附城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