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故事】用科技推动种植“人无我有”——记省农村乡土专家杨汉明
( 2022-03-20 10:55:18)
在城区红草镇开心农场,记者见到了理事长杨汉明。这是一位憨厚的汉子,1983年参军在北京空军地勤部队服务,1986年退伍回到家乡发展高新农业。
开心农场实施大棚种植,给人的第一印象是科技含量满满。杨汉明从小对农业有兴趣,喜欢在田间地头和农民打成一片。他告诉记者:“创办农场时,我就想,我们的产品要做到人无我有,错开农户的大批量生产。这样,产品既能卖出好的价钱,也能为客户提供多项选择。”
杨汉明指着刚刚收割完的苦瓜棚介绍说:“在市场上没有苦瓜时,我们提供。当市场大量出现苦瓜时,我们就准备转种其它蔬菜了。”
要做到人无我有,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杨汉明的秘诀就是重视科技投入。创业伊始,凡农业部门组织的各项培训,他都踊跃参加,以期掌握最新农业科技。同时,他邀请农业专家前来农场现场指导,解决问题。比如他2009年到2010年,他用一年的时间在中国农科院学习蔬菜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在我市最早应用该技术,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随后于2012年荣获汕尾市科技技术无土栽培技术“进步奖三等奖”。2012年他荣获汕尾市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2018年参加新型农民职业农民培训取得证书;2019年8月荣获汕尾市农业职业技术能手称号。在他的带领下,他的团队荣获全市农村科普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多年来,开心农场的产品不单在本地市场广受欢迎,占有稳定的市场份额,而且远销珠三角、上海、北京等地,获得了丰厚的经济回报。但杨汉明并不以此为满足,他时时关注蔬菜种植前沿,大胆培植新品种,如种植红苗(土称补血菜。因有补血功能受到青睐。)获得成功,直销北京。他还逐渐扩展种植范围,除了各种蔬菜,还种植水稻、薯类、龙眼、荔枝等,都走的是“人无我有、科学种植”的路线。
杨汉明的事业风生水起,不忘带领乡亲一起奔康致富。他成立了明研种养合作社,采用“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带动周边农户及贫困户200多户就业。杨汉明长期深入到田间指导农户应对病虫害,提供生产技术,农户遇到问题随叫随到,等于为农户提供了一个免费的咨询专家。去年我市遭遇旱情,杨汉明自掏腰包购买多部四匹柴油机及几千米水管,对接式24小时抽水,帮助农户解决缺水问题,得到周边农户好评。
杨汉明还积极配合政府的乡村振兴战略。明研合作社多次参加复绿园区蔬菜项目,特别是今年5月份,杨汉明响应政府号召,带领全体社员及员工积极参加红草“新村和晨洲”复绿菜园地,按时按质完成任务。
由于贡献突出,杨汉明荣膺省农村乡土专家称号。
汕尾日报记者 沈绿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