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日报社官方网站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聚焦专题 -- 湾区之窗
【湾区之窗】深汕特别合作区探索“村企合作”新模式
  • 2025-02-13 13:41
  • 【字体:    
日前发布的《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明确提出要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激发农村发展活力,巩固提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深汕特别合作区探索“村企合作”新路子,加快建设深圳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核心承载区。
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是深圳市唯一拥有大片农村的区域,是深圳市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主阵地。目前,正在加快建设深圳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核心承载区。
如何集聚村集体资源,为重点产业重大项目提供支撑,同时有效激发村集体发展内生动力,走上致富“快车道”?
近年来,深汕特别合作区坚定走好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子,在全域建设世界级汽车制造城过程中,围绕全区“一主三辅”产业体系,实现区、街、村、企多方全面发力,深入探索“村企合作”新路径,将村集体留用地充分融入全区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实现6个行政村年收入超百万元,2个村年收入有望突破千万元,真正推动农村资源“活”起来,农民腰包“鼓”起来,绘就“以产兴城、以城带乡、以工哺农、产城乡融合发展”新图景。
小口试唱

一块留用地激活背后,首个“村企合作”成效初显

周边现代花园小区林立、深圳品质学校毗邻、道路宽阔、环境整洁……初春的蛟湖村活力满满,正上演从田园村落到现代城区的精彩蝶变。
这些变化就在近几年发生。这个紧邻324国道的普通村庄,曾几何时,由于村集体资金不足、资源匮乏、疏于对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村级留用地一直闲置。“随着深汕特别合作区建设发展,人气越来越足,一部分蛟湖村村民通过出租闲置民居,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不过,村集体却在很长的一段时间‘捧着金饭碗没饭吃’,无法有效开发利用好村里的留用地。”蛟湖村党支部书记叶启忠说。
深汕特别合作区全域建设世界级汽车制造城,抢抓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风口,让蛟湖成为全区“村企合作”探索第一个“吃螃蟹者”。
2023年3月,深汕城投公司与鹅埠蛟湖村民小组、村委会签订蛟湖产业园合作协议,以“政府监管、企业运作、村集体合作”模式,推进蛟湖村留用地开发,建设产业园。这是深汕特别合作区首次通过“村企合作”方式,探索将留用地资源打造为现代产业园。
2023年下半年,蛟湖产业园正式开工建设,蛟湖村留用地摘掉“闲置土地”的帽子,翻开了高效开发建设新篇章。
蛟湖产业园位于深汕特别合作区大德路与创富路交叉路口西北侧,项目用地面积约5.95万平方米,总投资约11.5亿元。
“我们与区属国企合作共建产业园,打造围绕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为主,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性能材料和传统优势产业为辅的综合性园区,集聚一批具有代表性的高科技企业,形成研发、生产和应用融合发展的产业集群。”叶启忠有自己的雄心壮志,那就是尽快把村集体经济做上去,让村民加快富起来。“此前,村集体经济几乎为零,蛟湖产业园推进第一年村集体就获得1000万元集体收入,后续每两年递增3%,到期后土地及相关物业权益会归还村集体。”
受益于“村企合作”模式,蛟湖产业园进展顺利,产业园B区项目宿舍楼已于近日进入地上主体结构施工阶段,预计6月完成主体结构施工,今年年底完工。
多面推开
“一主三辅”重大产业项目牵引,村企双向奔“富”
蛟湖产业园的成功试水,让改革者更加坚定对“村企合作”的探索。
近年来,深汕特别合作区加快建设深圳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核心承载区,加速推动“一主三辅”产业集聚成势。随着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及上下游产业等重大项目的接续落地,保障优质产业空间的同时,如何更好地开发利用留用地,壮大集体经济,给村民带来更持久的收益?
在深汕特别合作区政府部门的“撮合”下,云新村委会新田坑村民小组、大云坡村民小组和元新村委会金兴围村民小组先后与深汕国际汽车城(集团)有限公司达成“村企合作”,盘活村集体留用地,建设优质产业空间,引进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上下游产业。
借助小漠留用地,深汕国际汽车城(集团)有限公司与京西重工、延锋国际等头部企业达成合作,定制厂房让企业拎包入“驻”。项目落地后,比亚迪将更充分发挥链主效应,实现强链、补链、延链,增强产业链高效集聚,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布局。
2024年10月15日,深汕特别合作区智控底盘产业园项目部分厂房顺利移交给汽车零部件“巨头”——京西集团,助力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加速聚“链”成群。
小漠云新村党支部书记陈贵添算了一笔账:“村里约6.54万平方米留用地租给国企开发建设、招商运营,首年可为村民增收超600万元,20年预期收益约1.39亿元。其间每名村民每年有望分红2万元。”在他看来,留用地“村企合作”开发模式,不仅帮村民解决土地招商、运营的问题,还能每年为村集体增加一笔固定收入,待工厂正式运营时还能给村民提供就业岗位,可谓一举多得。
不久前,小漠片区又一“村企合作”产业园项目破土而出——启航智造园首栋厂房冲出“正负零”,进入地上主体结构施工阶段。“这个留用地项目2024年可为村民带来超400万元收入,村里‘沉睡的黄金宝地’被唤醒,我们接下来的日子也必将越过越红火。”陈贵添对未来充满信心。
京西重工、延锋汽车等新能源汽车上下游重点项目落地,一方面让广大村集体经济获得稳定收入来源,另一方面优化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布局,为全域建设世界级汽车制造城添砖加瓦。
目前,深汕特别合作区已创新模式落地蛟湖产业园、智控底盘产业园、智能座舱产业园等6个“村企合作”项目,共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红利,6个行政村年收入超百万元,其中将诞生2个年收入突破千万元的村,实现重大产业项目和村集体经济“双向奔富”。
全域深化

“组合拳”持续发力,世界级汽车制造城加速崛起

冬春时节,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一期现代厂房林立、气势非凡,附近的西湖村老龙坑村民小组环境整洁、人流如织,烟火气十足。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深汕积极推动西湖村老龙坑村民小组与区属国企深汕城投子公司达成合作,项目涉及工业用地与商业用地共计12万余平方米,包括商业美食街区和“工业上楼”等先进制造业项目,预计项目完成后,老龙坑村民小组集体年合作收益将超过千万元。
这一“村企合作”模式既为龙头企业提供土地空间、商业配套,也带动村集体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实现双赢。
近年来,深汕特别合作区聚焦加快建设深圳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核心承载区,以工哺农、以城带乡,推进新型城镇化同乡村全面振兴相结合,全域深化推进“村企合作”,乡村产业振兴势头良好,为加快建设世界级汽车制造城提供有力支撑:
从以村企股权联建产业园为特色的“蛟湖村模式”,到以国企主导租用为特色的“云新村模式”;从以社会资本带动村集体开发美丽乡村产业为特色的新里村、红罗村、大安村等“农旅结合模式”,到以政府指导村集体提升自身“造血”功能为特色的“百安村模式”,产业发展空间不断拓展,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仅2024年全区就新增土地收储499公顷,圆满完成比亚迪二期项目东地块土地整备;新增土地供应603公顷、任务完成率301%,创历史新高。与此同时,通过“村企合作”模式新增5个签约项目和4个动工项目,34个行政村成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其中30%以上行政村收入超50万元。
“应该说深汕‘村企合作’已经进入收获期,近年全区经济发展持续高速增长,世界级汽车制造城加速腾飞,这背后离不开‘村企合作’的贡献,至少村集体经济在里面起到了重要的一个托底和支撑作用。”国家高端智库CDI资深专家宋丁认为,“深汕特别合作区‘村企合作’模式坚持规划先行,强化城乡科学规划;城乡空间利用合理有度,提升了整个空间利用效率;更重要的是把村集体发展纳入到全区重大产业、城市发展和乡村振兴开发用地范围内,尤其是强化引导村集体和企业之间互动合作、利益共享,让集体经济参与到更高层次产业链和价值链,打造‘第二增长曲线’,同时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教育培训等方面全面提升。” 


来源:南方日报


【湾区之窗】深汕特别合作区探索“村企合作”新模式 1,739,396,480,000 826a1d23c6894674ab8ac98de478f908

主办单位:汕尾日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汕尾日报网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4120190010

主办单位:汕尾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汕尾日报网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412019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660-3387883   邮箱:swrbxmtb@163.com
粤ICP备13051037号  粤公网安备 44150202000069号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开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