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2024年一季度“成绩单”出炉,地区生产总值为43.16亿元,同比增长70.1%;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10.0%。
经过多年在规划引领、产业培育、城乡建设、人才引进、改革创新等方面夯基垒台,深汕特别合作区呈现出加快发展、提级发展、跨越发展的态势。
特别是去年以来,深汕特别合作区改革发展向纵深挺进:2023年11月1日全国首部规范由“飞出地”全面主导区域协调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广东省深汕特别合作区条例》正式施行,为“飞地经济”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2023年12月20日《深圳都市圈发展规划》正式发布,明确了“一主两副一极四轴”的总体发展布局,其中“一极”为深汕特别合作区战略增长极;2024年3月工信部批复同意比亚迪深圳新能源乘用车工厂在深汕特别合作区迁址扩建……
东方风来,深汕潮涌。
当前,深汕特别合作区正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以“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为头号工程,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持续深入落实“集中资源力量加大投入强度”要求,大力弘扬特区精神,发挥体制机制优势,以决战决胜姿态加快发展步伐、提高发展质量、提升发展能级,不断增强自身承载力和综合实力,努力在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上作出示范、在新征程推进广东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迈出坚实步伐。
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二期已实现整车批量下线、产能加速爬坡。
新定位引领
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发展
深汕特别合作区是深入推进深圳“百千万工程”的主阵地,更是深圳都市圈战略增长极,如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纲举目张、规划引领。深汕坚持高起点规划,结合山水林田湖海草、湿地、温泉等自然禀赋资源,按照《深汕特别合作区总体规划纲要(2020—2035年)》布局“一核两轴三带四组团”,提升区、镇、村规划水平和发展能级,努力形成疏密有致、产城融合、城乡融合、三生协调的空间形态。
尤其是2023年11月1日,《广东省深汕特别合作区条例》正式施行,为“飞地经济”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明确提出深汕加快建设成为区域合作发展示范区、自主创新拓展区、粤港澳大湾区辐射节点区的“三区”目标以及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滨海新区、产业新城、田园都市的“三城”定位,为深汕特别合作区未来发展描绘了清晰的蓝图。
“经济发展、社会繁荣不仅需要基础设施等硬件,也需要良好的制度,以及由制度打造出来的良好环境。该条例将相关的政策、惯例固化为法律制度,为投资人、企业家提供了良好的预期,让他们吃下定心丸。”广东省政府立法咨询专家,中山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刘诚表示,各方对该条例的评价都很高,这个立法难度很大,涉及省里不同行政区划之间的合作,省委、省人大高度重视,完成了立法,为新时代改革提供了依据。
2023年12月20日,《深圳都市圈发展规划》正式发布,明确了“一主两副一极四轴”的总体发展布局,其中“一极”为深汕特别合作区战略增长极,支持深汕打造重大产业项目承载地、新引进重大项目目的地和区域高质量发展孵化器、驱动器。
“‘增长极’通常就是处在经济增长快速拉升期的区域。”国家高端智库研究员宋丁认为,深汕特别合作区从一个农渔老区实现快速蝶变和跨越式发展,因此能够在未来若干年起到快速拉升作用,为深圳都市圈提供强大增长动能。
高水平打造好深圳都市圈战略增长极,动能如何汇聚?
2023年,《深圳市加快打造“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正式发布,赋予深汕全域建设世界级汽车制造城的重任;《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打造新一代世界一流新能源汽车城发展规划(2023—2030年)》更是细化了相关“施工图”。
2023年,深汕特别合作区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30%,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5%,令各界眼前一亮。2024年,这座新城又发出了“全面增量提质、全力加速倍增”的动员令。
“可以用‘积厚成势、加速发展’八个字概括近年来的发展态势。”深汕特别合作区党工委书记王延奎表示,深汕坚定以新质生产力为引导,锚定全域建设世界级汽车制造城的目标,奋力打造重大产业项目承载地,新引进重大项目目的地,区域高质量发展孵化器、驱动器。
新赛道聚势
龙头带动加快构建“一主三辅”产业格局
深汕湾畔,蓝绿交织。离海边不远的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二期,冲压、焊接、涂装、总装……智能机械臂高效运作,一辆辆新能源汽车“汉”有序下线。
比亚迪深圳新能源乘用车工厂在深汕特别合作区迁址扩建,这标志着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在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全域建设世界级汽车制造城上,取得了里程碑式的重大突破。
深汕始终立足“以产兴城”,瞄准新赛道,抢抓新风口,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发挥“平方公里级”高品质土地空间和“百万平方米级”高标准产业用房的产业空间优势,加速形成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主,以新型储能、新材料、智能制造机器人产业为辅的“一主三辅”产业发展格局。
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总投资250亿元,全部达产后预计年产值2100亿元。其中一期项目主要用于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以及相关配套产品的研发、生产与制造,16栋厂房167条产线已全面投产。二期项目为整车生产基地,目前已实现整车批量下线、产能加速爬坡。
“‘凡承诺必兑现、凡政策必落实、凡请求必回应’令人印象深刻。”比亚迪相关负责人感慨道,从项目征迁到“七通一平”的协调,再到成立服务专班,全天候、零距离处理各种“疑难杂症”,深汕特别合作区政府部门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帮企业所需,助力企业发展,打造与深圳“同城同质同效”的一流营商环境。
事实上,除了营商环境,“港厂联动”和连片空间优势也非常关键。
从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二期到小漠国际物流港仅5分钟车程,车辆从生产线下来,可以直达港口,实现快速出海。“我们将发挥港厂联动的优势,重点推进汽车出口。”广东盐田港深汕港口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郭耀表示,到2030年,小漠国际物流港汽车吞吐量将达100万辆。以港促产、以港兴城,小漠国际物流港的建成运营进一步完善了深汕特别合作区的交通枢纽配套体系,实现了现代物流业与汽车产业链、供应链的高度融合和协调发展。
近年来,深汕特别合作区全力攻坚土地整备,以连片平方公里级优质产业用地承载重大项目,累计收储土地39.4平方公里,完成土地供应12.2平方公里,成为深圳发展大工业的有力支撑。
随着龙头产业、重大项目、高端人才等资源要素加速集聚,深汕加快形成以比亚迪为龙头,以京西重工、延锋国际、东风李尔、壁虎汽车、佛吉亚等头部企业为代表的新能源整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
“看中比亚迪在深汕建厂的广阔发展前景,我们从决定搬迁到落地投产,只花了3个月。”深圳佛吉亚汽车部件有限公司生产经理赖峰介绍,2024年满产后,该基地预计年产值将达到8亿元,一众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相关重点头部企业已先后落地深汕。
创文路旁的飞驰智能科技产业园外观大气。园区内主打智能座椅的东风李尔产线正式投产运行,从2023年3月拿地到12月底投产,仅用时9个月建成,开创了深汕产业项目当年拿地、当年动工、当年投产的新纪录。
“我们聚焦企业需求,即时更新营商环境服务手册,系统解答开办企业涉及的登记、纳税、贷款、办理施工许可、用水用电用气报装等环节的办理流程及优惠政策,为企业在落户、建设、发展中提供全方位信息服务,有效解决了企业的后顾之忧。”区科创经服局局长聂品表示,按照区党工委、管委会部署,将坚持制造业当家,加快全域建设世界级汽车制造城,全面落实大空间、大产业、大平台、大项目、大环境“五大提升行动”,夯实产业基础,优化营商环境,助力广大企业在深汕实现腾飞。
2023年,深汕实施产业大招商“突破年”行动,赴韩国、日本和国内的上海、江苏、北京、浙江、香港等地开展招商引资,成功引进一批新材料、新型储能头部企业。目前全区已引进产业项目计划投资额超1000亿元,预计总产值超3000亿元。
在深汕特别合作区2024年“任务书”中,比亚迪全球培训中心、出海整备中心也将动工建设。同时,深汕高端电子化学品产业园的建设运营也在加速推进,致力于成为深圳市半导体材料产业发展的核心区,并努力打造国内电子化学品园区的标杆基地。深汕还在鲘门片区积极打造深汕湾机器人集聚区,已引进华睿丰盛、显控科技等机器人企业以及深汕湾科技城、锐博特等平台项目。
新民生润泽
以“同城同质同效”建设高品质生活新示范区
在深汕,是深圳。深汕特别合作区坚持产业高质量发展与民生配套提升齐头并进,突出与深圳“同城同质同效”,服务项目招引和民生福祉,努力建设高品质生活新示范区。
今年9月,拥有9900个学位的深圳中学高中园将正式投用开学。这也是深圳最大的高中园,由深圳中学数理高中、深圳中学科技高中、深圳中学实验高中3所寄宿制高级中学组成,目前正在招聘多学科优秀教师。
“近年来,我们导入深圳优质的教育、医疗、住房保障等资源,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享受到深圳基本公共服务。”在深汕特别合作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吴曲波看来,产城融合相辅相成,需一体化推进。
保障学有优教,是深汕特别合作区产业新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
目前,南外深汕西中心学校、市二高深汕实验学校已经投用。在建的学校还包括深汕实验学校、市二高深汕学校、深汕外国语学校、百合外国语深汕学校、深职大深汕校区等。四镇原有的“四中四小”也得到了改造提升,各镇都将配备一所对标深圳教育标准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均衡优质的教育资源正成为深汕吸引人才落户的向心力。
医疗卫生与每一个人的幸福息息相关。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深汕门诊部平稳运营4年多。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深汕医院正加快建设,规划床位800张,总投资14.71亿元,今年1月完成主体结构封顶,预计明年底投入使用。
同时,鹅埠比亚迪社康中心预计今年年中建成,第二家社康中心已在小漠片区选址建设。“空陆一体”30分钟医疗救援体系已经构建,为居民提供更全面、更便捷的医疗服务。
深耕村是深汕首个保障房项目,小区花园、休闲设施错落有致。“现在我们也是‘市民’了!”居民林海帆笑着说:“居住条件明显改善,就业、教育、医疗、商业配套都好多了。”
此心安处是吾乡。为保障住有宜居,深汕特别合作区加速构建“双六十”住房保障体系。截至目前,全区规划建设保障房项目17个,其中建成项目9个共12554套,保障房套数占居住住房套数的73%。到“十四五”末,全区将新增各类住房6万套,能满足约18万人的住房需求。
新改革驱动
深化改革“组合拳”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深汕特别合作区因合作而生,因改革创新而兴,创立深汕特别合作区是广东、深圳贯彻落实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探索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创新区域合作模式的创举。
近年来,深汕特别合作区党工委、管委会充分发挥“特别+合作”区域协调发展机制、“田园+都市”城乡融合发展路径、“特区+老区”基层治理效能的优势,推进改革、创新和开放取得一个又一个新突破,走出了一条新型城镇化和新型工业化的融合之路。
2018年以来,深汕特别合作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6%,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40%,呈现出加快发展、提级发展、跨越发展的良好态势。截至目前,已引进产业项目总投资近1000亿元,全部达产后预计年产值超3000亿元。
去年11月1日,《广东省深汕特别合作区条例》正式施行。该条例立足地方立法权限,主要对深汕特别合作区的组织机构、规划建设、管理运营、资源配置等方面进行规范和明确,着力明确好体制机制、营造好营商环境、稳定好社会预期,探索从根本上解决深汕特别合作区长远发展所面临的困境,加快推进深汕特别合作区开发建设,助力实现省委、省政府对深汕特别合作区发展的战略定位和目标。
“《广东省深汕特别合作区条例》的施行,完善了深汕特别合作区的组织体制,明确了产业体系集聚化、智慧化、现代化的要求,优化了深汕特别合作区的营商环境,为深汕特别合作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法治基础和保障。”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地方立法基地主任、教授朱最新如是认为。
该条例施行后,引发了深汕企业家们的热议与共鸣。深圳市政协委员、深圳市显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宋斌感慨道,“条例勾勒出深汕发展的蓝图,让深汕此前颁布的很多鼓励、扶持政策有了基石,我们也能‘放心干’‘加油干’!”
去年底,深汕特别合作区深圳社保服务点正式投入使用,深汕人在“家门口”就可办理69项社保业务,这是该条例正式实施后快速落地的惠民举措。
改革创新既可以催生发展活力,又可以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近年来,深汕特别合作区全面深化改革,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在红罗村等10个行政村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区域性农产品品牌创建等重点项目建设,完善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体系;加快延伸拓展深圳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健全“综治中心+网格化+信息化”基层治理模式,推广@深圳—民意速办平台;用“绣花功夫”破解“出嫁女”利益诉求难题,化解吉田洋村矛盾争议,促成161.6公顷征地协议签订;进一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34个行政村已全部启动产改工作;积极探索多种村企合作模式,盘活留用地、集体建设用地、农用地等资源,首宗留用地合作开发建设深汕蛟湖产业园,可为蛟湖村集体每年增收1000万元;新田坑村留用地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项目京西重工落地,预计村集体未来40年将增收近3亿元。
当前,深汕正以落实“百千万工程”为牵引,以改革用好用足深圳资源优势,实现招商引资、产业建设等整体谋划、一体推进,加快打造高质量发展高地。
小漠国际物流港已开通6条外贸滚装航线,今年力争实现汽车出口7万辆以上。
新动能辐射
“融湾融深”全力打造深圳都市圈战略增长极
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重在协同。深汕特别合作区坚持融湾融深一体化发展方向,促进区域交通互联、要素集聚。
日前,深汕枢纽土地整备工作全面完成,深汕高铁深汕段正加紧进行高架桥墩施工。
小漠国际物流港去年各类货物总吞吐量突破100万吨大关,对内吸引华南等地车企将小漠港作为主要出口港;对外已开通东南亚、中东、地中海、红海、欧洲、南美等6条外贸滚装航线。该港今年力争实现汽车出口7万辆以上,前5月汽车出口量已超过去年全年。
深汕特别合作区的快速崛起,也带动汕尾市加快深汕合作拓展区的规划建设。双方也在积极探索联合招商机制,重点培育新能源汽车配套等产业。同时,深汕增强与惠东县吉隆镇千亩产业园的产业协同,为重大制造业项目提供1328亩“净地”,打开与周边地区通力协作发展新格局。
产业带动就业,环境留住人才,深汕特别合作区已经从早期实际管理人口不足6万的人口流出地,转变为实际管理人口近14万的产业新城。
“十多年前很多人跑到隔壁惠东吉隆鞋厂打工,如今倒过来了,很多人跑回深汕上班。”鹅埠镇西湖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优铃感慨,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等重点产业项目的投产,城市配套的日趋成熟,不仅吸引本地人“回流”发展,也吸引了旁边惠东吉隆的居民过来就业。
随着深汕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区域发展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深汕与毗邻城镇联系愈发紧密,呈现“同城化”趋势,周边群众对打通毗邻城镇间公共交通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深圳市交通运输局深汕管理局与惠州市、汕尾市交通运输局积极沟通对接,开通了鹅埠镇至吉隆镇“深汕—惠东1路”等跨区域公交线路。深汕特别合作区还与海丰县联合举办“南粤春暖”企业用工招聘活动,把岗位送到家门口,实现企业人才高效对接,两地人社部门建立劳务协作互联互通机制,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协调发展。
“在深圳全面主导下,深汕特别合作区逐步从单纯的产业承接地华丽变身为产业新增长极。新增长极既具备增长效应也具备辐射效应,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当地的城乡融合发展。”广东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燕雨林表示,深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速成长,推动了新型工业化的进程,并带动形成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生态集约的新型城镇化格局,充分反映了深汕特别合作区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坚持以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已逐步走上快车道。
以产兴城、以城带乡、以工哺农、产城乡融合,深汕特别合作区坚持瞄准高端高新、锻造新质生产力,全面增量提质、全力加速倍增,全力打造深圳都市圈战略增长极,创新发展、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滨海新区、产业新城、田园都市正加速崛起。
据《南方日报》、深汕融媒、深汕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