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又到了,作为传统年俗之一的“压岁钱”也备受关注,一封封红彤彤的红包满含着祝福与期盼,也有着辟邪驱鬼、保佑平安的寓意。本来皆大欢喜的好事,近些年却逐渐变了“味儿”,红包包多少才算“合适”?包多少才算“交情深”?如果以过年红包的数额大小衡量彼此关系的深浅,这显然是“错误的导向”。
近年来,“压岁钱”在网络上频频引发热议,不少网友在社交平台上留言吐槽,红包越包越大,过完年“口袋空空”,也有不少网友直呼“羡慕广东的压岁钱”。在广东,“祝福讲心不讲金”,包红包讲究的是一个好意头,而红包不仅仅是送给晚辈,也可以送给亲朋好友。虽然广东红包的金额通常不大,但它所承载的是一份心意,一份真挚的祝福,祝福收到红包的人在新的一年里健康吉利,平安顺遂。如果连过年红包都要“斤斤计较”,要以数额论心意,哪有什么真朋友、真亲戚?我们身在广东,就该用实际行动当好移风易俗倡导者,倡导过年红包“讲心不讲金”。
清富商敦崇《燕京岁时记》记载压岁钱时说:“以彩绳穿钱,编作龙形,置于床脚,谓之压岁钱。尊长之赐小儿者,亦谓压岁钱。”显而易见,这是为孩子讨个吉祥,祝福孩子新春有新气象,寓意有好兆头。古人是明智的,给压岁钱重在表达心意,而非展现自己的“钞能力”,简单便是舒服,祝福的心意到了即可,何必要一再考虑“我的过年红包是否包得太少”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