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2024年底在城区马宫街道拍取的一个镜头:我市一些文学创作者饶有兴致地在该处的历史文物展馆观赏。
其中摆放的风柜与打谷机,吸引了我的眼眸。这是海陆丰地区几十年前的传统农具,农民用它给稻谷脱粒,虽然比较落后,但比起古代的手工操作,已是进步,且使用过程实用、简单,方便、有效,彰显出当时的农耕智慧。
我们目光所遇,是一种时空穿越,也是我们这代人儿时不能泯灭的记忆的鲜活展现。这些农具毕竟是我国农业历史发展过程的一个阶段产物,是农业物质文化的重要元素,也是农业文化的一种长期发展与积淀。这种农耕文化虽没有工业文化那样先进发达,却也充满着人类的智慧,是那个时代生产力发展的一种见证。
面对现在高速发展的网络信息时代,人们目之所及只有抖音、豆包、Al、人工智能等信息文化的高度激活,而这些传统农具,业已慢慢地退出农业,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之中。再回首时,它们已似古董,真是沧海桑田!全国农业展览馆曾把传统农具分门别类,作为一个最具特色的农业文化题材进行陈列展出,让人们感受历史的凝重。
蓦然间,这些传统农具仿佛充满生命,在与观赏者的审视碰撞中,唤起对人类发展与伟大的无声赞叹,抒写心灵触动的诗意篇章。
汕尾日报记者 黄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