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日报社官方网站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要闻
入户联心,快速动员!汕尾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积极投入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工作
  • 2025-07-29 09:26
  • 【字体:    

当前,我省处于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工作的攻坚关键期。726日全市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视频会议召开后,围绕市委部署要求,市委组织部、市卫生健康局迅速发出《关于依托入户联心机制做好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动员基层党组织、党员依托入户联心机制,全力做好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工作。连日来,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积极响应,下沉一线,全力投入疫情防控工作,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速响应,织密联防联控一张网

市城区各级党组织迅速行动,区卫健局积极落实防控工作,做好监测与研判,及时掌握动态,广泛开展健康教育,提高群众防控意识。各镇街党(工)委迅速反应,聚焦防输入、防扩散目标,立即整合各方力量参与疫情防控。党员干部积极响应号召,第一时间下沉至基层一线,依托入户联心机制,构建起贯通到底的镇、村、户三级联防体系,穿街入巷、进村入户,将防御阵线延伸到了最后一公里。市城区香洲街道党工委联合区疾控部门,对2个高风险区集中喷药,发放高氯蚊虫消杀药物32瓶,指导16个村社区对辖区内风险点进行全面消杀。

陆河县螺溪镇党委迅速启动镇村联动快速响应机制,由镇机关支部联合村党组织通过田间走访、周三夜访等形式收集防疫难题和群众诉求,及时汇总消杀、就医等诉求,快速调配资源。该镇新良村网格员在走访中发现独居老人购药难问题,当即协调送药上门服务,获得群众好评。

陆河县水唇镇第一时间召开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工作会议,通过专题培训卫生院医护人员、乡村医生、村(社区)党组织书记30余人,推动严格落实防控措施,熟练掌握蚊情监测、消杀操作、症状识别等技能,提升基层防疫能力。

党员带头,冲在疫情防控第一线

在开展入户联心过程中,陆丰市坚持党员和联户人员带头干,带头参与清理积水、带头做好个人防护、带头共建健康环境、带头做好宣传引导,示范带动群众清理家庭环境卫生,翻盆倒罐、疏通沟渠,清除积水容器、废弃杂物等蚊虫孳生地,动员家家户户清积水、灭蚊虫,切实从源头上阻断蚊媒传播途径。陆丰市金厢镇针对沿线垃圾、杂草、杂物及乱堆乱放现象,采取分段负责、集中清理模式,组织党员干部对道路两侧排水沟、绿化带、闲置空地等重点部位开展拉网式清扫。截至目前,国道沿线整治累计出动1000余人次,清理垃圾20余吨,有效降低了蚊媒滋生风险。

海丰县海城镇党委组织24个村(社区)、驻队工作组等就地转化为疫情防控工作队,抽调140名村(社区)两委干部、网格员、村(居)民小组长以及机关干部、志愿者等组建防疫先锋队,坚持党员带头、冲锋在前,以入户联心为抓手,推动筑牢联防联控、群防群控的严密防线。

华侨管理区第七村党支部组织党员按照入户联心分工走街串巷,对公共区域、房前屋后、排水沟渠等场所进行全方位、无死角排查。针对闲置花盆、水桶、废旧轮胎等易积水容器,进行彻底清理和妥善处理;引导村民翻盆倒罐,清理空调托盘、饮水机托盘等积水,填平树洞、竹洞、洼地,从源头铲除蚊虫孳生的温床。同时,结合入户联心”“村庄清洁日,全面落实门前三包制度,将卫生整洁纳入人居环境积分制管理,促使居民主动参与环境维护,形成长效治理机制。

广泛发动,凝聚群防群治强合力

大爷,您别慌。这病是伊蚊叮咬传播的,主要症状是发热、关节疼和出皮疹 ,不会人传人。平常做好防蚊就行,要是感觉发热、关节疼,就赶紧去正规医院看病,早发现早治疗。面对群众的担忧,市城区红草镇海梧村联户人员耐心进行了解释。连日来,红草镇党员干部累计下沉人数193人次,入户宣传397户,发放536份防蚊知识或倡议书,利用微信群转发推送防控视频9条。

为提升群众防控意识,海丰县大湖镇组织镇村干部、党员志愿者等组成6支宣传小分队,深入开展入户联心,各小分队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全面铺开宣传工作。线下,通过挨家挨户走访发放宣传单、播放广播等方式,广泛宣传基孔肯雅热传播途径、症状表现及预防措施。线上,通过村民微信群等推送防控知识短视频和温馨提示。针对老年人和儿童等重点人群,工作人员采取一对一讲解方式,引导群众做好清除积水、正确使用蚊帐、喷洒灭蚊药等居家防蚊措施。截至目前,大湖镇党员干部、志愿者等累计下沉人数150人次,入户宣传120余户,累计发放宣传资料190余份,推动防控知识深入人心


来源:市委组织部
入户联心,快速动员!汕尾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积极投入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工作 1,753,723,583,000 2081a63475c34a63be6debabb99022f5 2081a63475c34a63be6debabb99022f5/images/da26f432f78b4d6891164ccc1d532ab9.jpg

主办单位:汕尾日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汕尾日报网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4120190010

主办单位:汕尾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汕尾日报社新闻采编人员不良从业行为举报电话:0660-3374567
汕尾日报网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412019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660-3387883   邮箱:swrbxmtb@163.com
粤ICP备13051037号  粤公网安备 44150202000069号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开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