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日报社官方网站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副刊 - 文化 - 品清湖
半本书又半本书—— 《书之书》自序
  • 2025-08-03 12:03
  • 【字体:    

○李伟明

这本书,是关于读书的书,也是勉强为之的一本书。因为收在里面的文章都和书有关,所以取名《书之书》。

写这么一批文章,还得从十几年前说起。那时,我在报社负责副刊,常常感叹本土作家的作品难以走向全国。虽然有几位老作家曾经在业内名声不小,但到了互联网时代,他们的大名在网上几乎搜索不到,更别提当年那些作品了。酒好也得勤吆喝,我认为,在百花齐放、写手如云的今天,作家们的作品哪怕再好,也需要有人推介,光靠自然生长,恐怕难以走得更远。于是,我便和编辑部的同事商议,在副刊开设一个栏目,专门介绍本土作家。与之相对应的,我还有一个想法,就是以评论的方式推出本土作品。我想,一本书,如果有读者的文字助力流传,它被人提起的概率总是要高一些吧。

后来,因为工作调整,这个报纸栏目自然消失了。为他人写书评的事,我倒还在坚持着,只不过一直零零散散,不成体系。再后来,我调离报社,先后换了两个单位。不管从事什么职业,都没有放弃阅读与写作。到了2017年初,赣州市图书馆为了营造读书氛围,在《赣州晚报》(现已停刊)开设《书香赣州》专版。因为我写过一些书评,图书馆负责人约我开了个专门推介本土作品的栏目《赣南新作过眼录》。遗憾的是,2019年,我曾经两度工作过的《赣州晚报》就不再出现在读者的生活中了。令人欣慰的是,2019年评选第26届江西省报纸副刊好作品(2018年度)时,《赣南新作过眼录》获评优秀专栏。

此后,我还陆续为本土出版的新书写了些评论性的文字发表在《赣南日报》等报刊。按我的想法,是要将当年的专栏《赣南新作过眼录》写成一本书出版的。但写着写着,我的想法有了些变化,索性选择外地那些已故作家的书,包括正宗的古人作品评一评。

于是,这两年,我利用业余时间,集中读了一些古典作品,以及现代已故作家的作品(有的以前读过,这次为了写文章而重温)。因为向来喜欢武侠,自己还写起了武侠小说,便借此机会对金庸和梁羽生的作品也谈了些体会。梁羽生的作品可圈可点者不算多,放在一篇文章里说完。金庸的作品本来值得细品,但时间关系,只选了几部有代表性的作品各写一篇,而且只能写成“印象记”——很表层,确实只是凭印象点到为止。

这两部分内容,便组成了本书中的“赣州书”和“九州书”两辑。此外,我将和自己的书有关的文字单列出来,作为一个部分。这部分的数量最少,纯粹是为了交代此前出版的几本书的写作背景等,带点“备忘”的意味。

就这样,通过后面两部分内容,又凑起了半本书。半本书与另半本书叠加,这本《书之书》就算完成了。

我知道,这只是一本小众图书。写这样的文章,出这样的书,还有一个出发点,就是希望倡导读书。当今社会太需要阅读氛围了。不管你读什么书,高雅作品还是通俗读物,总比不读好。想想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前期,地摊文学繁荣,火车站、汽车站等公共场所都有书报摊,虽然也有人痛斥某些读物低端,但其实现在回首,那未尝不是一个全民阅读的好时代?再看如今,很多人懒得面对文字,只想通过短视频(连稍长一点的视频都没耐心了)打发时间,甚至免费赠送图书也不想接受,徒有豪宅却无一册藏书,凡此种种,还真未必是什么好事。长此以往,人类的文化水平、认知能力会不会整体滑坡?很多生存的本能,会不会就这样渐渐退化乃至消失?此情此景,多少有点让我辈杞人忧天。但愿我确实是多虑了。

(《书之书》,李伟明著,广东旅游出版社出版)

半本书又半本书—— 《书之书》自序 1,754,165,039,000 71e0372721364aacbd4236dbc1c228bd

主办单位:汕尾日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汕尾日报网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4120190010

主办单位:汕尾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汕尾日报社新闻采编人员不良从业行为举报电话:0660-3374567
汕尾日报网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412019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660-3387883   邮箱:swrbxmtb@163.com
粤ICP备13051037号  粤公网安备 44150202000069号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开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