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文标
农历十月,我又闻到了稻谷芳香。那股久违的香味,在家乡的田野上散发开来,由远而近,令人心旌摇荡。每一块稻田都在闪耀着稻穗金色光芒,就像铺满了一地金子。凉爽的秋风,使人迅速忘却了劳作的艰辛与烦忧。此时此刻,颗粒归仓便是人们最大的心愿。“民以食为天”,仓禀殷实才是乡民们对生活最为朴素的认识。
在我的家乡,人们世代务农、耕读传家、自给自足、怡然自乐。田地里的水稻,春种夏收、夏种秋收,历年如此。夏日的收成是紧张与忙碌的,而金秋时节却是一年之中最惬意的时光。在这秋高气爽、晴空万里的日子里,人们似乎看到天上的云彩也变得慵懒而快活了。不像炎炎夏日,每个人整天忙着像个陀螺,却时常还要跟着暴雨、台风的天气赛跑。
这时候,地里的稻子早已熟透,由黄变金了,人们才慢悠悠地拿起镰刀,一丝不苟地将它们收成起来。站在稻田上,任金子般的阳光洒在胳膊、头发上,人们脸泛红光,挥汗如雨却不知疲倦。
晒谷场上的稻谷堆成了一座座小山,天上的小鸟雀兴奋得不得了,四下散开一阵啄食之后,满载而归。可是,人们却在爱怜地看着它们,并不气恼,似乎都在纵容着这些小机灵鬼。
在我很小的时候,也是这样的场景,可印象中的父亲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我的耳畔至今犹在回响着父亲的叹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见我不解,他随后又解释道:这是一首唐诗,意思是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却仍有劳苦农民被饿死!可我依然不解:庄稼获得好收成了,父亲怎么还是高兴不起来呢?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地懂得了,每年缴纳完公粮和余粮,家里的粮食就青黄不接了。父母只好四处求人赊借稻谷,以解燃眉之急。次年收成,归还给赊借的稻谷以后,谷仓里又所剩无几了。那时候,乡亲们时兴开荒种地,我们几个姐弟也常常跟着父母上山开荒。村前村后的许多荒山野岭、沼泽滩涂,都被人们开辟出来种上了庄稼。可是,依然难以解决温饱问题。
每逢稻子收成季节,在父母的嘱咐下,我们便成群结队地到田里拾稻穗。年纪小一点的孩子就得整天看守着晒谷场上的稻谷,十分警惕地盯着小鸟雀随时会飞扑下来偷食。
眨眼间,往事已不可追。如今,我们生活条件改善了,生活水平也进一步得到了提高。我想,正是靠着一代代人的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我们的国家才一步步走向繁荣富强。在那个艰苦的年代,我很庆幸获得了一笔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它足以让我从容去面对生活中的一切困难与挑战。
稻香满金秋,我的家乡到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今天,我终于看见了父亲那饱经风霜的脸上,绽开了孩童般天真的无邪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