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日报社官方网站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栏目 -- 理论与实践
【理论与实践】高水平大学助力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探索
  • 2024-08-20 10:51
  • 【字体:    

○刘大军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大学作为教育和研究机构,其功能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演变。大学最初承担着传授知识和培养人才的任务。随着时间推移,大学开始提供人文、社会和自然等更广泛的学科知识学习。科学研究方法的兴起和知识体系的扩展使大学开始重视科学研究工作,逐渐成为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20世纪后期,大学的社会责任不断扩展,包括为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提供咨询、政策建议和培训等服务,大学积极参与社区服务和公益活动,以促进社会发展和维护公共利益。

一﹑大学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机制

大学之所以能够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源于其自身的使命担当。现代大学已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作为其主要功能。

(一)人才的培养与输出,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和智力支持。一是高质量人才培养。大学是人才培育的摇篮,通过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借助优质的教育资源和科研环境,培养出专业知识扎实和实践能力强的专门人才,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这些人才在毕业后往往乐于选择留在学校所在地发展,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二是学科专业设置。大学根据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调整学科和专业布局,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近年来,大学在调整学科专业设置时,往往会重点考虑地方产业发展的需求。

(二)科技研发与创新,为地方产业升级与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一是大学科研团队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和成果应用,推动地方产业不断发展。大学科研团队致力于前沿技术的研究,为地方企业提供先进的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提高了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增强了地方产业的竞争力。二是创新驱动发展。大学科研以创新驱动为核心,为地方经济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科研团队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果,通过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为地方经济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社会服务与合作,为校地合作提供了有效的路径。一是服务地方的资源供给。大学主动融入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支撑。大学拥有先进的科研设备、实验室和图书馆等硬件设施,为地方企业提供了优质的技术服务和研发支持;大学汇聚了众多优秀的科研人才和团队,为地方企业提供了丰富的智力资源和人才支持。二是校企合作与成果转化。通过产学研合作,大学与企业、政府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等活动。这种合作模式有助于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和互利共赢,推动地方经济的协同发展和创新升级。

(四)文化传承与智库,为地方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提供支持。一是文化交流与人文关怀。大学作为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要载体,通过举办学术讲座、文化节等活动,加强与地方社会的文化交流和融合。同时,大学还关注社会问题和民生需求,通过科研项目和社会服务等方式,为地方提供人文关怀,有助于增强当地的文明程度和幸福感,提升所在城市的文化品位。二是大学的高水平智库,不仅推动了地方经济的物质发展,还促进了文化交流与发展。开展对策研究和提供咨政服务以解决现实问题。

二﹑大学已经成为推动办学所在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起源于美国《莫雷尔法案》,发展确立于“威斯康星理念”,其理念是大学在保证正常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职能情况下,依托大学的教学、科研、人才和知识等方面的优势向社会提供直接性的、服务性的以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活动。大学通常与办学所在地的政府、企业和其他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共享资源,如共同建立研发中心、实验室等。这种合作不仅提高了资源使用效率,也促进了知识的实际应用。从国内外高等教育发展的实践分析,发现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大学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已经被证实,并得到了广泛认可。以广东省为例,珠海市陆续引入了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和吉林大学等国内知名大学到珠海兴办校区或产学研基地。深圳市采取了引导国内知名大学进驻深圳的举措,前期主要以研究院为主,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到了后期,深圳不再满足于研究生院或科研机构,而是积极与各大学协商,支持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山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在深圳开办校区,开展人才培养工作。深圳市扩建校区的目的从扩大招生规模进一步转变为追求高质量发展,将“科教兴城”与经济转型相联系。不仅是深圳和珠海,其他经济发达但缺乏高等教育资源的城市也纷纷加入其中,如青岛市、苏州市等。广东省委省政府为促进地方经济均衡发展,提出了广东省所有地级市本科院校全覆盖的战略决策部署。华南师范大学积极响应号召,在汕尾市开办华南师范大学汕尾校区,是唯一一所“双一流”大学在粤东西北地区扎根办学的校区,致力于打造创新型大学的示范区、高水平大学的增长极、服务汕尾和粤东地区的桥头堡,为汕尾市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三﹑华南师范大学助力汕尾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路径

华南师范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广东省和教育部共建高校及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依托华南师范大学汕尾校区,积极融入汕尾市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为汕尾市做实做强西承东联桥头堡,打造东海岸重要支点贡献人力资源和智力支持。

(一)共享学校人才培养资源,为汕尾市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人力资源。华南师范大学拥有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下设53个人才培养单位,覆盖文史经管理工等12个学科门类,共有97个本科专业。汕尾校区按照“汕尾所需、华师所能”原则,主动对接汕尾产业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规划布局教育学、工学、理学、管理学和艺术学等学科。2022年,汕尾校区实现了汕尾本土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目前,在汕尾校区设置了工学、理学、教育学和艺术学等学科,开设了材料物理等12个全日制本科专业。这些专业与汕尾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紧密相联,既包括储能科学与工程和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也包括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还包括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相关专业。华南师范大学每年培养数以万计的毕业生,通过汕尾校区这个窗口使更多的学生了解汕尾和走入汕尾,为汕尾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各学科优秀人才。

(二)共享学校科学研究资源,为汕尾市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持。科研成果转化和产学研合作是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直接路径。科研成果转化不仅能够推动科技进步,还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地方经济的核心竞争力。而产学研合作是推动大学科研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华南师范大学汕尾校区积极鼓励各教学科研单位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的效率和质量,推动与汕尾地方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在汕尾校区成立创新发展研究院,引入校内外高水平研究团队入驻汕尾,开展基于汕尾产业实际的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探索大学科技园建设,增加研发机构和孵化平台的数量,吸引更多的创新资源和创新主体入驻。同时,汕尾校区也与汕尾相关市直单位签署多项合作协议,持续密切校地合作,积极服务地方发展。

(三)共享学校的社会服务资源,为汕尾城市软实力的提升提供支撑。城市软实力指建立在城市文化、政府服务、居民素质、形象传播等非物质要素之上的城市社会凝聚力、文化感召力、科教支持力、参与协调力等各种力量的总和,是城市社会经济和谐、健康、跨越式发展的有力支持。华南师范大学已经启动的汕尾基础教育帮扶行动等措施为提升汕尾市基础教育水平提升注入了强大动力。汕尾校区师生正在积极践行“了解汕尾、融入汕尾”的各种活动。教师基于专业研究积极参与汕尾社会经济建设的方方面面工作,力争将论文写在汕尾大地上。学生通过志愿者服务和社会调研等多种活动不断地参与汕尾城市软实力建设。

总之,大学服务地方需要校地双方密切合作,地方政府应结合发展需要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学要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拓展合作领域、深化合作内容,抓住发展机遇、谋求多方共赢,共同推动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作者系华南师范大学汕尾校区职业教育学院副院长、副研究员;本文系2023-2024年度汕尾市哲学社会科学课题《高校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路径研究——以S大学汕尾校区为例》(SWSKYF-202310)研究成果)

【理论与实践】高水平大学助力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探索 1,724,093,494,000 40706dd2fdf747c3b4b14d6a6082a2ee

主办单位:汕尾日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汕尾日报网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4120190010

主办单位:汕尾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汕尾日报网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412019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660-3387883   邮箱:swrbxmtb@163.com
粤ICP备13051037号  粤公网安备 44150202000069号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开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