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向龙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实体经济是应对重大外部冲击、化解重大系统性风险、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是增强经济韧性的根本依靠。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核心,高水平建设现代化制造业体系关乎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全局。2022年,广东省出台《关于高质量建设制造强省的意见》,聚焦重点产业和领域持续发力,高水平谋划建设现代化制造业产业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新质生产力是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和产业深度转型而催生的先进生产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要求“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推动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推动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优化组合和更新跃升,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为制造业变道超车提供了机遇。
一、汕尾制造业当家的现状与问题
近些年,汕尾紧抓发展战略机遇与政策红利,制造业产业规模稳步扩张,产业结构加快优化调整,“5+N”产业集群建设全面推进,汽车制造、电子信息、电力能源、海工装备、服装珠宝等战略性支柱产业地位稳固,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数字经济、海洋经济、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5G+工业互联网”应用、“5G+智慧园区”、“明珠数谷”大数据产业园建设取得积极进展。高端新型电子信息、智能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海洋工程装备制造、精密技术装备制造等“万亩千亿”产业发展平台建设加快,电子信息、电力能源、新能源汽车制造、纺织服装、工艺品加工等产值超百亿产业集群集聚发展效应初显,产业园区承载能力不断提升,集聚发展能力明显提升。但是从“做实做强西承东联桥头堡,全力打造东海岸重要支点,推动汕尾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的城市定位看,汕尾制造业发展需重点解决产业发展方向不聚焦、产业规模小、发展韧性不够、产业基础单薄、产业链不完整、集群化水平低、产业链层次低、产业链主企业少、竞争优势不足、创新要素不足、发展韧性不够、新质生产力不足、产业创新平台少、生产性服务业弱、营商环境竞争力不高等问题。
二、汕尾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
汕尾要制造业当家推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实做强西承东联桥头堡,打造东海岸重要支点”,要做实做好“海洋强市”大战略,谋好谋准“融湾先行”大文章。海洋资源是汕尾内生性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禀赋优势,要在持之以恒抓好海洋生态保护的同时,加大国内外优质海洋制造企业引进和本地重点企业培育力度,集聚海洋产业创新要素,催生海洋产业新质生产力,打造海洋装备制造产业体系。要不断空间融湾、产业融湾、设施融湾、市场融湾,特别是要用足用好深汕特别合作区建设机遇,做实做强做大汕尾作为深汕特别合作区产业体系建设的空间纵深支撑,以深汕特别合作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为引擎,带动符合汕尾长远发展的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集群的上下游企业落地汕尾,加快构建深汕一体制造业产业体系,利用深圳创新资源要素赋能汕尾优势传统产业,催生产业新质生产力,全面激活发展新动能。
三、汕尾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措施建议
(一)聚焦城市定位,实施融湾先行战略,系统谋划汕尾制造业战略。立足“做实做强西承东联桥头堡,全力打造东海岸重要支点”定位,准确把握全球制造业发展趋势,加强汕尾制造业产业链图谱研究。按照“东拓、西延、北扩、中优”区域空间发展策略,利用“湾+区+带”叠加优势,融入广东“一核一带一区”发展格局,挖掘区域资源禀赋优势,与湾区城市间相向而行,多维嵌入湾区制造业价值链体系,做深做大汕湾制造业协同发展与共建模式,创造条件承接大湾区产业外溢,科学合理布局汕尾制造业产业体系。精准选择制造业协同发展的城市伙伴,加强产业政策引导,一产一市一策,制订汕尾制造业融湾发展的城市战略、产业次序、融合路径与协同策略,制定“融湾协同”发展路线图,依托湾区制造业龙头企业打造湾区制造业产业延伸链,推动汕尾制造业与湾区城市制造业的协同一体化跨越式发展。
(二)推进聚群式发展,完善生产性服务业,打造专业化制造业园区。提高制造业集群式发展水平,建设大湾区产业转移承接地、产业链延伸区、产业集群配套基地,打造一批“万亩千亿”制造业产业集群,融入湾区供应链、产业链、创新链和生态链,提高制造产业集群分工协作水平。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围绕产业共性服务需求,培育研发设计、金融服务、信息服务、商务服务、战略咨询、管理优化、解决方案创新、数字能力建设于一体的生产性服务体系和平台,打造功能互补、错位发展的一体化生产型服务业生态圈,促进汕尾制造业发展模式实现根本性变革。培育制造产业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打造专业化制造业集群,形成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承载大项目、大产业、大集群的专业化园区。
(三)发展新质生产力,赋能产业转型升级,打造现代化制造业体系。新质生产力是制造业新旧动能转换的突破口,数智赋能和创新驱动是制造业做大做强做优的关键。发展产业新质生产力,在创新驱动上精准发力,聚集创新要素,夯实产学研协同创新基础,打造一批配套功能完善的创新载体,推动汕尾制造业产业链与湾区创新链精准对接。推动汕尾制造业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合协同创新,激发大企业创新动力加大研发投入,支持创新型中小微企业成长为创新重要发源地,提高产业整体创新能力,以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赋能推动传统制造业突破瓶颈转型升级,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由大到强到优。前瞻性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构建现代化制造业产业体系,抢占未来产业制高点。
(四)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做多做强高质量发展主体。与深圳改革联动,进一步全面深化营商环境改革,破除市场准入隐性壁垒,打造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的市场发展环境。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建设最具竞争力的聚才引才用才机制,引进海内外高层次领军人才和项目团队,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发挥政府政策撬动作用和大湾区制造业的辐射溢出效应,瞄准行业龙头企业精准招商,引进一批“顶天立地”链主企业、航母企业、旗舰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弘扬企业家精神,培育一批有创新力和社会责任感“铺天盖地”的本地“小巨人”企业、“隐形冠军”和“专精特新”企业。发挥企业品牌建设主体的主观能动性,讲好汕尾品牌故事,增强“汕尾制造”“汕尾标准”影响力。提升区域制造业发展能级。
(本文是2023-2024年度汕尾市哲学社会科学课题《制造业当家推进汕尾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SWSKZD-202301)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