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日报社官方网站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栏目 -- 理论与实践
【理论与实践】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开发的路径分析
  • 2024-07-15 10:45
  • 【字体:    

○黄派生  陈立志  胡碟  林泽凯  刘琴琴

非遗数字化主要包括两个维度,一是非遗数字化展示,二是非遗数字化开发。非遗数字化展示旨在利用多元化的数字技术将民俗非遗展现得更加生动、立体,以及做好相关的民俗非遗数字化记录、保存和推广工作;而非遗数字化开发则是通过利用各类数字化技术对民俗非遗的符号进行挖掘,并深度提炼其文化内容,从而推动民俗非遗与现代产品、工艺、项目相结合,进而使民俗非遗产生新的价值。因此,对于汕尾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开发,也应该遵循这一基本思路。

搭建非遗虚拟展示传播网络

汕尾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开发,应该搭建民俗非遗虚拟展示传播网络。一要搭建汕尾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可视化展销平台,并以可视化展销平台为契机,凭借多元化的数字化技术将汕尾地区的各类民俗非遗进行整理、归纳并载入数据库,以便为虚拟展示传播网络的构建提供数据支撑。要充分借助互联网、大数据对于汕尾民俗非遗蕴含的价值内涵、代表性符号以及特色内容进行提炼和挖掘,数字化整理,以保证各项民俗非遗文化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利用。要以信息展示与服务为中心,积极应用AR和VR技术构建虚拟化场景,以便让社会大众无论是在线上还是线下都能够感受到生动而立体的汕尾市非遗文化。二要搭建“全媒体+活态”的民俗非遗传播平台。一方面,政府要主动构建包括互联网媒体、电视、报纸杂志等在内的全媒体民俗非遗传播矩阵,以满足不同年龄段受众群体的信息获取需求。例如,在每年的正月、二月期间,汕尾地区会举办一系列的民俗非遗表演活动,在这期间,政府需要充分发挥全媒体传播矩阵的优势,将其以电视节目、新闻报道、视频影音等多种方式进行传播,以提高其影响力。另一方面,“活态”的民俗非遗传播主要强调其交互性,注重推动其以多样化的形式融入社会大众的日常生活中,使社会大众在不知不觉中参与到民俗非遗的传播中来。对此,汕尾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主体应该加快民俗非遗的数字化形象设计,以增强汕尾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趣味性,并与受众形成良好的互动交流,从而实现汕尾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动态传播。

创新非遗数字产品形式

数字产品的开发设计是在非遗传承视角下推动汕尾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开发的一种有效方式。一是将不同的民俗非遗与不同的数字文化企业相结合,从而推动汕尾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产品的创新发展。例如,英歌舞、陆丰皮影戏、罗洞木偶戏等内容中许多经典的人物形象,把这些丰富的“视觉资源”作为企业数字产品开发的灵感来源,进行经典人物形象手机壁纸、APP界面设计、表情包设计、游戏人物设计等,创新汕尾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现形式。二是开发民俗非遗数字化藏品。要善于借助数字技术打造汕尾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藏品平台,使其成为汕尾市非遗文化与商家资源之间的桥梁。以麒麟舞这一传统非遗为例,借助不同版本的麒麟形象进行数字藏品的开发,或者由用户实现数字藏品的专属定制,并为用户赋予相应的命名、使用、商品交易等各项权益,以拓展数字藏品的应用场景。

除此之外,汕尾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包含各种文艺演出、艺术活动,对此可聚焦于汕尾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推出集民俗非遗表演门票、线下体验课程、文艺节目演出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数字藏品,使得用户只需要购买数字藏品便可以实地参与相关的汕尾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活动,进而通过数字产品的形式来连接文旅场景,解锁更多的民俗非遗文化传播模式,从而带动汕尾地区文旅产业的转型升级。

推进文旅融合,打造虚拟化体验场景

文旅融合的发展是实现民俗非遗保护与传承、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汕尾地区地处多湾海岸,是潮汕文化、客家文化、闽南文化、广府文化的交汇聚集地,其自然资源、民俗文化资源、人文资源丰富,具有良好的文旅融合发展基础。政府要聚焦于开发汕尾特色的文旅资源,创建多元化、立体化、智能化的互动式数字文旅产品,构建全景沉浸式非遗数字模拟体验场景,以便为观众营造一个良好的文旅环境氛围,进而在潜移默化中增强社会大众对于汕尾市非遗文化的认同感。例如,政府可借助汕尾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文化体验馆等旅游景区,并运用虚拟现实、全息投影、三维实镜等技术,在场馆内构建丰富的虚拟文化体验场景,以便游客在游览时,可以通过特定的数字化设备,了解到某一项民俗非遗文化的发展故事,并能够“参与”其中,感受其中蕴含的文化魅力。又如,陆丰皮影戏虽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但受场地和观众人数限制,影响了陆丰皮影戏的传播效率,此时积极利用数字化技术打造大型沉浸式艺术表演场景,可以有效提高陆丰皮影戏的影响力。

虚拟化体验场景构建的目的不是“炫技”,而是要将民俗非遗以多元化的表达方式展现给社会群众,因此,构建虚拟化体验场景,设计人员要紧紧围绕“用户体验"和“非遗传播”两个重点,创造出全新的艺术作品,既推动民俗非遗的传承与发展,又满足社会大众的消费需求。要注重其艺术美感。例如,可以将汕尾英歌舞、麒麟舞等与电子音乐、数字媒体、舞蹈影像技术相结合,创作出更加富有创意的非遗艺术作品,提升非遗文化的艺术美感,从而吸引更多的群体参与到非遗文化的弘扬中来。

加强文创品牌开发,拓展知名度

文创品牌的开发是实现汕尾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开发的关键一环。首先,文化品牌的开发与设计要具有新颖性和独特性,能够代表某一项民俗非遗最本质的文化内涵,因此在对汕尾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创品牌进行开发时,要注重对其文化符号以及核心内容进行提炼,以突出其文化内涵。其次,文创品牌的设计需要了解当前消费者多元化的需求。早在数字技术发展之初,就已经有非遗传承人、设计师开发相关的民俗非遗文化创意产品,但最初的非遗文创产品设计仅限于手机壳、插画、抱枕等实体产品,品牌文化传播效果有限。而随着新时代的发展,新一代受众对于体验式游戏娱乐产品、影音动画、社交虚拟软件等二次元方面的需求有了明显地提升。因此,汕尾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品牌的设计与开发可以主动迎合年轻一代的需求,融入现代化的生活语境,开发系列化、多元化的文创产品,并成立专业的文创品牌宣传队伍负责汕尾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创品牌的营运开发工作,从而不断加深受众对于民俗非遗的印象,提高民俗非遗文化品牌的知名度。最后,在民俗非遗文创品牌建立之后,各开发主体还需要积极参加相应的品牌宣传交流会、博览会、文旅项目创意开发活动,从而通过运营和实践,树立汕尾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品牌形象,进而不断提升汕尾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品牌的影响力。

(本文系2023年度汕尾市哲学社会科学课题“汕尾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与开发利用”阶段性研究成果)

【理论与实践】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开发的路径分析 1,720,982,734,000 3c3fde04d66a4f438d6d226a4da609f3

主办单位:汕尾日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汕尾日报网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4120190010

主办单位:汕尾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汕尾日报网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412019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660-3387883   邮箱:swrbxmtb@163.com
粤ICP备13051037号  粤公网安备 44150202000069号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开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