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陆河县新田镇积极推进“百千万工程”,通过坚持规划引领、绿美赋能、产业融合、移风易俗等措施,推动全镇面貌焕然一新,持续增强发展动能,稳步提升群众福祉。
规划先行
绘就全域发展“施工图”
新田镇将科学规划作为“百千万工程”的核心抓手,通过“精准定位+片区联动”“项目为王+要素保障”等四维举措,为全域发展绘制清晰“施工图”,确保各项建设蹄疾步稳。
以“精准定位+片区联动”谋篇布局。该镇立足“红色沃土·活力新田”发展定位,依托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国家试点优势,借助国企中铁力量,聘请粤规院高标准编制《典型镇建设规划》《镇村国土空间集成规划》,科学划分全镇北、中、南三大片区,明确北片农文旅融合、中片产业集聚、南片特色农业的发展布局,开辟联动式发展路径。
以“项目为王+要素保障”强力支撑。该镇围绕“百千万工程”高质量谋划项目21个,总投资1.67亿元;靠前服务陆河抽水蓄能电站、嘉华温泉半岛酒店、万科生猪养殖基地等合计投资超百亿元的重大项目,通过优化乡村规划、点状供地、腾挪建设用地指标等方式保障项目无障碍落地,推进镇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以“典型引路+全域辐射”梯次推进。该镇对标 “1+4+7+9+N”典型镇建设要求全面提升圩镇品质,成功通过省级典型镇考核,并以此为牵引培育第一、二批省级典型村4个,同步以4个村为示范标杆,将培育经验、资源要素、治理模式向其余10个村(社区)全面辐射推广,成功推动7个非空心村(社区)达到典型村标准、3个空心村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实现“点上出彩”向“全域开花”转变。
以“城乡融合+功能优化”提升品质。该镇持续深化国土空间规划,优化城镇开发边界与用地布局,有效盘活土地资源,促进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进一步优化。聚焦圩镇生活圈、服务圈、商业圈“三圈”建设,建成多功能“美丽圩镇客厅”,升级50亩新田公园,完成寄宿制学校、养老服务中心、卫生院改造,打造文新路百米商业圈,进一步增强圩镇综合承载力和服务能级。
新田镇党员干部植树添绿,积极推进绿美生态建设。
绿美蝶变
打造生态宜居“新样板”
新田镇以“明珠系列”攻坚行动为总牵引,将人居环境整治与绿美生态建设深度融合,从环境焕颜、风貌提升等多维度发力,推动城乡颜值与内涵双提升。
以“环境整治+长效管控”攻坚焕颜。该镇树牢“环境卫生就是精气神”理念,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专项行动140余次,累计清除乱堆乱放1500多处,拆除危旧建筑1.3万平方米、乱搭乱建685处,腾退道路两侧宅基地等6500余平方米,让大街房屋、店铺井然有序。深入推进“三大革命”,实现自然村污水治理率100%,圩镇实行“摇铃收垃圾”模式,全镇垃圾实现“日产日清”,使全镇环境干净整洁。规范市场秩序,整治“三线”78处,增设临时摆卖点、停车位、智能充电桩,根治老圩镇“乱、挤、堵”顽疾,为群众提供更多生活便利。
以“风貌提升+光伏赋能”点靓乡村。该镇完成G235国道、潮惠高速沿线316栋房屋外立面改造3.5万平方米,提升86座农房风貌,让道路沿线风景如画。在田心村试点“光伏+建筑”应用,实现“风貌提升+清洁能源+经济效益”三重收益,为群众带来更多实惠。
以“常态执法+精细管理”维护秩序。该镇严抓违法建设管理,加强审批巡查与源头管控,确保违建“零增量”。落实“六乱”治理常态化,健全执法管控机制,推行“门前三包”责任制,持续巩固城镇治理成效。
以“绿美紫花+生态增值”添绿加彩。该镇围绕打造“绿美紫花镇”,发动社会捐资捐树近300万元,种植紫花风铃木等苗木5万余株,打造绿美小公园17个,新增绿化带15公里、绿化面积超3万平方米。大力推动生态修复,引进“奇楠”沉香种植基地项目,种植沉香30万株,实现退桉还林千余亩。积极发展碳汇经济,推动两批10村次参与碳汇交易,碳减排8.4万吨,“卖空气”增收512万元,真正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建设中的陆河文旅项目嘉华温泉半岛酒店。
产业融合
构建富民强镇“新引擎”
新田镇立足资源禀赋,推动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通过打造发展主轴、培育特色业态、搭建就业平台等路径,激活产业振兴“新引擎”,夯实富民强镇根基。
以“一河两岸+串珠成链”打造发展主轴。该镇重点谋划打造新田河“一河两岸”示范带,串联抽水蓄能、吉溪水库等重点项目,投入5.3亿元串联全域红色文化、绿美生态、温泉康养等资源,打造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红+绿+蓝”旅游示范带。
以“温泉康养+红色文旅”引动流量。该镇以总投资8.6亿元的陆河嘉华温泉半岛酒店为核心,完善田心——嘉华片区配套,招引树洞温泉营地等“温泉+”康养产业,带动特色餐饮、民宿集群发展。联动省定红色村湖坑村、激石溪村资源发展红色旅游配套,2024年以来吸引游客超15万人次,带动村民增收超700万元。
以“林下经济+特色农业”延链增值。该镇持续擦亮“中华蜜蜂小镇”国字招牌,培育养蜂合作社7家、加工厂1间、中蜂3.2万箱,年产蜂蜜超20吨、销售额达200万元,养殖户户均增收5万元。依托山地优势,通过激石溪村茶叶种植合作社、新祺茶业为龙头,集聚散户种植茶叶3000多亩,打造“新祺单枞”等品牌。引进万科生猪养殖基地、超美肉牛基地、中鑫航农文旅产业园等项目,推动蜂蜜、茶叶、肉牛、肉猪、百香果、火龙果等特色产业延链补链,年产值超亿元,较2022年底增长约50%。
以“小微产业园+家门口就业”普惠民生。该镇通过建平台与强招商并举,大力引进富民兴村产业。一方面融入县“一区多园”建设格局,建成全县首家村级小微产业园——横陇小微产业园,提供岗位120多个,带动村民人均月增收近4000元、村集体年增收11万元,并以点带面盘活老旧村委楼、废弃校舍等闲置场地发展富民兴村产业。另一方面推行“产业招商+以商招商”模式,依托县服装协会和家乡热心人士等资源精准发力,提升招商成功率和资本黏性。同时创新“改造+租赁”模式,建立用工需求动态对接机制,梳理招商场地6100平方米,摸排劳动力700余人,为企业提供“拎包入住”服务。目前全镇累计引进富民兴村企业超90家,解决就业1400余人。
新田镇圩镇全貌。
同心共建
凝聚协同发展“向心力”
新田镇坚持党建引领,构建“对口帮扶+企业助力+乡贤反哺”多元协同机制,广泛凝聚社会各界力量,形成共建共享“百千万工程”的强大合力。
以“对口联动+资源导入”精准惠民生。该镇充分用活用好深圳对口帮扶资源,紧密协同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聚焦产业振兴、民生需求精准发力,创新“强村带弱村”模式,“抱团发展”飞地生态鸡养殖项目,实现定向帮扶消费300多万元;争取对口帮扶资金350万元建设横陇、麻地小微产业园,助力富民兴村产业集聚发展;积极对接深圳狮子会基金会,获捐太阳能路灯130盏,解决群众“行路难”问题,切实保障农村夜间出行安全。
以“企业助力+结对共建”注入强动能。该镇联动中铁十局、省能源集团、嘉华集团等企业,完成基础设施、风貌提升、绿美生态等领域投资约2000万元的14个项目。中铁深度参与“七个一”工程、道路修复、卫生站建设,助力完成主街连片50栋楼房风貌提升。
以“家乡人反哺+全民参与”增添新活力。该镇积极引导家乡热心人士情系桑梓、支持家乡发展,累计带动捐资300万元,用于组建振兴教育促进会、实施村道“单改双”等民生项目。同时通过“入户联心+”深入发动,以家乡热心人士示范带动群众参与,群众积极响应,主动让路、拆墙、献地,群策群力建成光伏公园、远程医疗室、百姓大舞台等项目,共建共享格局日益巩固。
开花的紫花风铃木成为新田镇靓丽风景线。
治理提效
涵养文明乡风“软实力”
新田镇将基层治理与文明培育有机结合,通过数字赋能提升治理效能、文化铸魂涵养文明乡风,为“百千万工程”提供坚实的治理保障和精神支撑。
以“党建引领+数字赋能”提升治理精度。该镇通过提档升级镇综治中心,打造“一站式”矛盾调解平台,显著增强治安防控能力。创新推广“积分制”管理,建立“互联网+乡村治理+移风易俗”平台,通过正向激励与网络监督相结合,进一步掀起文明新风。构建“一中心四组”村级社会治理工作站,推行“网格+五员融合”模式,实现“微事不出格、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2024年以来自主排查化解矛盾纠纷336宗。
以“文化铸魂+移风易俗”涵养文明乡风。该镇依托古树下“擂茶会”等议事平台,促进村民自治与乡风文明互融互促。制定移风易俗“正负面清单”,开展厚养薄葬、勤俭节约等主题宣讲活动,选树先进典型,营造浓厚文明氛围。深挖湖坑、激石溪等红色资源,打造“党群服务圈”、农家书屋、“激石烽火”红色广场等阵地,通过开展“红色故事代代传”“红歌传唱”等活动赓续红色血脉,凝聚奋进力量。
汕尾日报记者 彭伟栋
通讯员 新田宣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