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日报讯(记者 曾佳鸿 通讯员 杨雨婷 陈佳音 黄越 黄芷迎 温尔雅 文/图) 近日,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学前教育学院星愿筑梦实践队联合共青团甲子镇委员会、陆丰市甲子镇中心小学、甲子英歌舞队在省岭南美术馆(陆丰市甲子文化艺术中心)推出“匠师面传+现场习练+沉浸体感”创新模式,以青年视角为甲子英歌这一非遗文化的传承开辟了新路径,让非遗文化在青春绽放中赓续传承,焕发出别样的时代光彩。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鼓槌。
在省岭南美术馆里,鼓槌声震天响,甲子英歌舞队队员们身着统一练功服,手持彩漆英歌槌,在激昂的鼓声中表演了甲子英歌舞。他们动作整齐划一、精神饱满,一招一式间让实践队及甲子镇中心小学学生感受到独属于甲子英歌舞的独特魅力。“现场感受到的震撼力,是隔着屏幕永远无法体会的。”该实践队队员赞叹道。
展演结束后,英歌舞队队员手把手传授甲子镇中心小学学生英歌槌技法。随后,学生走进省岭南美术馆非遗展厅,甲子英歌舞传承人林炳光详细讲解百年传承史,他一边讲解,一边指导学生动作,通过沉浸式体验让甲子英歌非遗文化变得可感可触,远胜于传统书本课堂的理论说教。通过此舞体验与教学,实践队从学生视角出发,让忠义精神随英歌槌的起落铭心,完成了一次生动的文化启蒙,为乡村非遗传承开辟了年轻化路径。
实践队全体队员与指导教师和小学生们在省岭南美术馆合影。
“让非遗走进年轻一代,是我们实践的重要课题。”该实践队带队教师表示。作为大学生参与“百千万工程”的具体实践,实践队以“匠师面传+现场习练+沉浸体感”的创新模式,让甲子英歌舞这一非遗项目在乡村振兴的沃土中焕发新生。他们用青年视角搭建传统与现代的桥梁,采用“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方式,让忠义精神透过英歌槌的起落、表演服的纹样真正走进青少年的心灵。
下一步,该实践队将继续探索非遗保护与青少年教育的创新结合方式,为传统文化注入青春活力,让更多青年力量汇入“百千万工程”,凝聚起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动能,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进行创造式转化与创新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