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一场向美而行的遇见,是一段温暖人心的修行。2024年至2025年,广东省中小学郑旺吉名教师工作室联动各级工作室,深入汕尾陆丰、城区、华侨管理区及惠州等地学校,开展了一系列送教送研活动,为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郑旺吉名教师工作室始终秉持“示范引领、辐射带动”的宗旨,致力于将先进教育理念和优质资源输送到教育相对薄弱地区。工作室团队在城乡学校间架设起“教研立交桥”,聚焦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难题,努力成为教育路上的“燃灯者”。
送教精进显实效
送教活动基于实地调研、紧扣学情,是精准的教育赋能。工作室团队每到一个学校,都与师生深入交流,量身定制教学内容。
在中考作文指导方面,工作室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送教活动。在陆丰潭西中学,郑旺吉老师执教《巧妙构思精策划》一课,以考场实例剖析“伪文学倾向”,引导学生认识到巧妙构思源于对生活的真切观察。在陆丰南塘五峰中学,同样的课题以幽默风趣的方式启发学生从乡土日常中挖掘创意素材,学生感慨:“写作的源头活水尽在乡土日常的深潜中。”
在陆丰华附,郑旺吉老师以自己撰写的“下水作文”《恒》为例,诠释真实自有千钧之力的写作真谛。学生反馈:“郑老师用我们月考作文当例子讲评,很有针对性。经老师一点破,思路便豁然开朗!”
工作室学员也在送教中展现风采。陈丹静老师在汕尾城区田家炳中学的同课异构活动中,通过《巧构思,精思辨》示范课,引导学生运用概念分析与因果链思辨法则。李美群老师在华侨管理区中学聚焦《高考备考之标点符号:逗号与顿号》,用“六字规律”帮助学生攻克微观知识点,体现备考的精细扎实。
汇聚智慧深研修
资源共享与协同赋能是工作室送教送研的精神内核。活动突破时空限制,线上线下融合并进,形成广泛深入的研修氛围。
线上公益讲座扩大了教研影响力。郑旺吉老师在新课程大语文平台开设《基于单元的教学设计与实施》公益讲座,吸引1305人次在线观摩。在汕尾市六大工作室联合研修中,郑旺吉主讲《例谈名教师工作室研究成果的提炼》,被参会教师誉为指引工作室成果积累的经验之谈。
线下活动注重深度互动与问题解决。在华侨管理区教师发展中心组织下,郑旺吉老师主讲“解锁2025年全国I卷新题型,开启2026年高考语文备考”专题讲座,针对性强,获得高度认可。华侨中学负责人表示,工作室带来了“从教材出发、向能力聚焦”的教学理念,为高三复习备考指明方向。
播撒乡土植情怀
郑旺吉名教师工作室的送教送研,承载着深沉的文化守望与乡土情怀。工作室研究成果《乡风守望》一书是这种情怀的集中体现。在送教现场,当郑老师赠书给师生时,接收者眼中闪烁的是对脚下土地价值的重新发现。这不仅是知识传递,更是文化自信的唤醒与乡土根脉的培植。
工作室足迹深入潭西中学、南塘五峰中学、华侨管理区中学等多所农村学校。这些学校的教师在工作室辐射带动下,教学活力得以激发。
郑旺吉名教师工作室的送教送研活动,赢得了所到之处师生的一致好评。学生接触到了不一样的教学方式,拓宽视野,激发兴趣,提升素养。教师则通过学习交流,反思教学实践,促进专业成长。许多教师表示,通过交流获得了新的启发,将把收获运用于日常教学,让送教送研之花开遍更多角落,以教育之光照亮每个孩子的成长之路。
汕尾日报记者 林卓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