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1+2+9”工作安排,是今年市委、市政府着眼推进现代化建设、破解高质量发展堵点难点,确定的一套系统性攻坚打法,旨在整合各方力量、明确重点方向,加快形成新的发展增量和重要支撑,持续做实做强西承东联桥头堡、全力打造东海岸重要支点。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在全市上下聚力攻坚落实市委“1+2+9”工作安排的关键时期,汕尾日报即日起推出《聚焦“1+2+9”·答好发展新答卷》专栏,对话各部门负责人,听他们谈思路、亮举措、晒承诺,展现全市上下锚定目标、加压前进的坚定决心,看看各地各单位如何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更强担当推动汕尾高质量发展。
“‘1+2+9’工作安排是今年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着眼推进现代化建设、破解高质量发展堵点难点,确定的一套系统性攻坚打法。‘百千万工程’被作为两个关键牵引之一,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目标纳入‘九大提升行动’,彰显了市委、市政府全力推动‘百千万工程’走深走实的坚定决心和清晰思路。”近日,市“百千万工程”指挥办副主任宋巍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如是说。
宋巍表示,市“百千万工程”指挥办将强化政治担当,锚定“三年初见成效”,围绕“全域镇村典型示范”,全力兴产业、强县域、促协调、补短板,在县镇村、各领域打造更多标志性成果。
具体而言,一是在做强县域上形成示范。突出抓好海丰县省级试点建设,拆建并举开工一批项目,加快打造新型城镇化示范标杆。完善园区平台建设,承接产业转移项目150个以上,推动“跨境电商+产业带”融合发展,做大做强县域支柱产业。深入推进省级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综合改革试点,规划建设长沙湾海洋牧场经济带,新开工海洋牧场项目4个。加快培育富民兴村产业,升级打造9个“食品谷”。以城区-红海湾农文旅融合试点为重点,谋划启动一批农文旅标志性项目,带动汕尾文旅再次“出圈”。
二是在提升风貌上形成示范。坚持点、线、面一体发力,抓好高铁、高速、国道、省道等重要通道沿边风貌提升,推动陆丰三甲等重点地区补齐人居环境短板,推进6个“光伏+建筑”整村打造提升试点,持续推进县镇村增绿补绿,连线成片打造风貌带,到今年底基本实现“全域镇村典型示范”。
三是在深化改革上形成示范。聚焦破解县镇村发展难点堵点问题,围绕“人进城、钱进县、盘活土地、放权赋能”,大力实施全市改革实效提升行动,深化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改革、县域投融资体制改革、国资国企改革、农村“三块地”改革、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强县赋能和镇街体制改革、营商环境改革等重点任务,全年引进1万名大学生,争取债券资金和上级政策性财政资金100亿元以上,组建2家资产超20亿元的产业集团,盘活利用宅基地5000亩,新增高频事项与深圳“无差别”办理100项。
四是在高效运作上形成示范。完善运行机制,加强向上对接和横向联动,强化市县领导和市直部门定点包干县镇村制度,实现“集团化”“兵团式”协同作战。创新工作抓手,部署推进“明珠八号”“明珠九号”攻坚行动。凝聚各方合力,深化拓展央企国企共建模式,推动项目“投建营”一体化,深化运用省直纵向帮扶、深圳横向帮扶、“双百行动”、驻镇帮镇扶村等工作机制,用好一线城市智库资源和“规划设计联盟”,为汕尾加力提速实施“百千万工程”、坚决完成“三年初见成效”目标贡献力量。
汕尾日报记者 罗瑞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