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峰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的重要决议。这一重要决议号召要高举改革开放旗帜,奋斗开创美好未来,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奋发进取、凝心聚力,谱写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我们要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积极探索创新,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辟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新征程。
一、深刻领会全会精神内涵
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当前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十分必要的。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法宝。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人民,以伟大的历史主动和强烈的责任担当,冲破思想观念束缚和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实现改革由局部探索到全面深化的重大转变。今后一段时期是全面推进强国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必须在改革开放中坚定不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使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群众的本质内涵,是坚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加速演进的重要推动力量。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秉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理念,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更加深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通过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二、走好汕尾高质量发展之路
要在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内涵中,贯彻广东省整体发展战略和布局,结合汕尾市自身具有优势和特色,走好汕尾高质量发展之路。应注重汕尾市“西承东联桥头堡、东海岸重要支点”新的战略定位,其内涵意义是,要发挥汕尾西承粤港澳大湾区辐射、东联汕潮揭都市圈的区位特征和比较优势,不断深化空间融湾、产业融湾和市场融湾,全面塑造汕尾发展新优势、拓展发展新空间。
一是锻造海洋产业链优化升级。加大优质企业引进和重点企业培育力度,推动海洋产业、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产业链持续优化,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要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发挥汕尾制造业的优势和特点,发展壮大现代化产业体系,整体提升汕尾产业层次和水平,抓实产业链招商,创新制度、环境等渠道吸引供应商、生产商、销售商等知名商家进入汕尾投融资。推动汕尾新兴产业布局和优化,发展适合自身优势的代表性产业,促进新能源汽车、新型储能、新材料、智能制造等产业更快发展。坚持向海图强,利用汕尾得天独厚的临海资源,发挥自身的海洋资源特色,布局发展海洋装备制造、现代化海洋牧场、海上新能源等产业。结合汕尾自身的发展进程,培育更多产业增长点,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集聚创新资源要素、营造更多经济模式创新渠道,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提高传统产业融合度和市场竞争力,深入挖掘传统产业的竞争优势,重新梳理、塑造、提升传统产业价值链体系,推动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拓宽营销和经营渠道,夯实产业发展根基。积极发展新能源、清洁能源产业,促进汕尾低碳经济发展,以海上风电项目为牵引,全力创建汕尾绿电创新示范实验区,打造高端新能源产业集群。深化“风渔融合型”现代化海洋牧场发展模式,充分利用海洋资源,促进海洋渔业、海洋养殖装备、海洋科技等行业头部企业开拓汕尾市场,打造现代化海洋牧场示范区。创新海洋开发利用技术,推进海上风电设备制造、海洋养殖等技术创新,为汕尾发展海上风电和海洋牧场产业提供扎实的技术支撑。
二是强化市场提质增效,切实改善营商环境。要充分利用国内国际双循环,集聚力量开拓国内外市场,强化出口和消费助推经济增加值提升,创造良好的政策、制度环境服务企业“拓市场、抢订单”。积极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充分挖掘和利用电子商务的便捷性、普惠性、低成本的优势,利用知名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助推电子商务发展,推动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珠宝首饰、水产品等优势产品不断拓展国内外市场。借助广汕汕高铁通车机遇,吸引大湾区和海外华人华侨来汕尾旅游消费,促进汕尾消费升级和增长。借助国家推动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广东省推进产业有序转移、深汕对口帮扶协作等的有利政策机遇,通过“特区携手老区”实现优势互补、共谋发展。依托深汕合作拓展区、汕尾高新区、陆河高新区等产业平台,全力构筑新能源汽车零配件配套基地。充分利用位于深汕合作拓展区的深圳市—汕尾市产业转移合作园,借助深汕特别合作区全域建设世界级汽车制造城的机遇,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等细分领域产业,吸引新能源汽车上下游重点企业落户园区。为促进产业稳健持续发展,配套建设产业基础设施和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推动营商环境与招商引资互促共进。利用深圳与汕尾营商环境对口帮扶的好契机,对标学习深圳审批流程、政务服务和监管机制,推动汕尾政务服务质量和效率与深圳全面接轨。
三是强化绿美汕尾生态建设。要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滨海城市,对标国际一流标准精雕细琢搭建城市框架和提升城市整体功能,助推汕尾建设智慧城市,促进城市整体功能科学合理布局、智能化发展。构建现代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做优做强教育、科技、医疗、文化等事业,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打造特色文体旅品牌和高品质商圈。构建以海上风电等可再生能源为主,核电、气电、抽水蓄能等清洁能源为辅的综合能源体系,推进核电、抽水蓄能电站、新型储能电站、绿色制氢等项目,构建全业态新型综合绿色能源体系,促进汕尾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促进生产、改善生活、保护生态的民生工程,大力发展特色种养、食品加工和现代化海洋牧场,积极推进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县城和镇村规划建设和发展。
(作者系市社科专家,华师大汕尾校区商学院党支部书记、高级经济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