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华侨管理区侨兴街道第五村持续深化文明创建工作,聚焦群众需求,推动乡风文明提质增效,以实际行动让文明理念扎根乡村。今年,第五村荣膺第七届“全国文明村镇”称号,这份荣誉是对该村深耕文明沃土、倡树文明新风的最佳褒奖。
华侨管理区侨兴街道第五村新貌。
价值引领铸魂 创新实践聚力
第五村将精神文明建设贯穿乡村发展各环节,以价值引领为魂,为乡村发展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该村通过传播党的创新理论、弘扬主流价值,让文明理念如春风化雨般扎根村民心中。在这里,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农家书屋等场所“摇身一变”成为“理论宣讲课堂”,常态化开展宣讲,党员干部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党的政策、文明理念等送到村民身边,并通过面对面交流,了解群众所需所盼,为民办实事办好事,提升村民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深化村民自治 赋能乡村治理
文明创建不是独角戏,应是全民参与的大合唱。
第五村充分发挥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群众组织的作用,让村民自己“说事、议事、主事”,实现了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同时,定期召开村民代表大会,保障了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激发了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除此之外,第五村还着力加强法治宣传教育,通过开展法律讲座、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普及法律法规知识,提高村民的法治意识和法治观念。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常态化开展移风易俗、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活动,进一步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让文明新风润泽和美乡村。
产业富民强基 经济文明共进
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不仅要“面子美”,更要“里子实”。近年来,第五村着力抓好富民兴村产业,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互融共进,助推高质量发展。
该村瞄准特色农业,引导农户调整优化种植结构,扩大红杨桃、莲雾、甜油柑、荔枝等特色优势农作物的种植规模,通过科学种植,促进农业增效,实现群众增收。村集体成立的强村公司,则通过盘活资源,拓宽增收渠道,为村级文明创建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让村民在“富口袋”的同时,也能享受到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建设和美乡村 美化村容村貌
村道通畅、屋舍整齐、环境整洁优美……漫步于第五村,处处都能看到变化的痕迹。近年来,该村扎实推进和美乡村建设,不断提升乡村“颜值”,让变化看得见摸得着——
着力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新建了村头广场、篮球场、小公园,为村民休闲娱乐、交流互动提供场所,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大力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完成日落坑河沿岸景观提升、村内道路“白改黑”、湳沙村王公池升级改造、田心洋池塘环境提升工程、饶堀水闸彩绘、村居亮化美化升级等工作,让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实施“门前三包”积分制,将环境卫生与村民的切身利益挂钩,全面激发村民参与环境整治的积极性,村民生活在优美的环境中,幸福感不断提升。
汕尾日报记者 曾佳鸿
通讯员 五村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