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美会客厅】专访③ | 郑钟海与他的《潮汕烟雨》
-
2023-06-20 10:13
-
- 【字体:
大 中 小】
2007年,对于郑钟海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年。因为这一年,他像着了魔似的下定了决心,要以大潮汕为背景,写一部长篇小说。之后的两年里,郑钟海前往汕头、潮州、揭阳、汕尾等地进行深入采访,探询古迹遗址、祠堂民居,与当地人深入交流,收集、整理相关资料之后,最终创作出这部长达81万字的长篇巨制——这便是《潮汕烟雨》,于2013年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蔡东士先生为之题写书名,蔡运桂先生为之作序。
郑钟海(右十)在优秀电影推介会上与《潮汕风云》主创人员合影。
从2014年开始,以小说为蓝本,先后衍生出歌曲(MV)、专题片、漫画、电影、电视剧……其实,这便是郑钟海当年对未来设想的前景,也就是所谓的“潮汕烟雨IP”。忆及往事,郑钟海说,十多年走来,失落感和危机感几乎如影随形,惶惶不可终日,但纵使如此,他从不气馁、从不退缩,更不会放弃,因为诚如金融家蔡鲁伦所说的“完整的人生应有‘三感’——使命感、失落感和危机感。”而郑钟海最大的支撑动力就是这使命感。
郑钟海(左一)与烈士家属合影。
2021年9月9日,改编于长篇小说《潮汕烟雨》篇章的电影《潮汕风云》全国公映。当时有记者采访问郑钟海有何感触时,他脱口而出,就是“百感交集”。从改编剧本、融资、筹拍到摄制、定档等,时间差不多八年。这八年中,像是一眨眼的工夫,郑钟海却是匍匐前行,其间艰辛和不易,现在回头想想也是风轻云淡了。可在郑钟海心中重如泰山的事和人,始终不敢淡忘,因为这些年走来,每每完成一个步骤,都离不开这些扶掖他的贵人、恩人……蔡运桂先生是广东省作家协会原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也是潮汕乡贤;蔡老之名,郑钟海读初中时就已知晓,因为他也是郑钟海那时敬仰的作家。结识蔡老,得益于原汕尾楹联学会会长胡豪先生的力荐;郑钟海清晰地记得从胡先生那里获得蔡老的联系方式,翌日便去拜访蔡老。一番母语寒暄后,郑钟海将一大沓打印稿递到蔡老的眼前,他似乎一愣,说:我怕看不了,也写不了你的序。后来郑钟海才知道,蔡老患有眼疾,医生三番五次叮嘱蔡老不可多费眼神,而且蔡老自己也多次申明不再为人写序。
郑钟海(后)与蔡运桂先生合影。
一晃,半个月又过去了,蔡老不但通读了郑钟海送去的书稿,而且为他作品写下了热情洋溢的《序言》,这让郑钟海大为感动。后来,长篇小说《潮汕烟雨》需要请一位潮汕籍德高望重的乡贤题写书名,众人便首推蔡东士先生,此事郑钟海也跟蔡老提及,之后有人跟蔡东士先生的秘书交流;期间,蔡老私下也联系上了蔡东士先生,并特意向他交流了为郑钟海题写书名之事,后蔡老转发了一条短信给郑钟海,内容正是蔡东士先生答应蔡老定当出力之语。郑钟海心里的另一位贵人,便是儒商、乡贤许裕长先生。《潮汕烟雨》改编、筹拍成电视剧,一直是郑钟海努力奋斗的目标,曾有一段时日,遭遇几多碰壁、交了几多学费,彷徨无助之余还心浮气躁;不知是有心还是无意,在某个午后,许叔叫郑钟海去他办公室坐谈。整整一个下午,在许叔偌大的办公室里,只有他和郑钟海两个人,谈及的话题,从他为人处世、待人接物,到商海浮沉,再到人生感悟、云卷云舒,林林总总;期间,有秘书、司机进来,许叔都挥手示意其暂退。而就是这个下午,听君一席话,郑钟海似乎醍醐灌顶,明白了接下来的攻坚战和持久战,而打赢此役,梅香岂止寒彻骨,丹成岂止九转!之后,郑钟海戒骄戒躁,迎难而上;时至今日,郑钟海的心态更是趋于平静,无法直达目的地,就请绕道回家。“潮汕烟雨”是个大主题,从小说、歌曲到电视剧、电影、漫画,郑钟海视其为“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事业,而在身心交瘁的黑暗时期,是许叔给郑钟海上了一个下午的人生大课;世路尽嫌良马瘦,唯君不弃卧龙贫。郑钟海说,文字都是苍白的,唯有“莫道书生无感激,寸心还是报恩人”的诗句让他铭记于心。不少媒体的朋友都问过郑钟海相同的问题,为何撰写《潮汕烟雨》,郑钟海也不厌其烦地回答道,很多作家的最成熟的作品往往是写自己家乡的,比如鲁迅写浙东绍兴,沈从文写湘西,莫言写高密,贾平凹写商州,陈忠实写陕北,刘震云写河南……这种“接地气”的创作思路和创作模式,似乎是与生俱来的。郑钟海身为潮汕人,自然也想以潮汕为大背景撰写一部长篇小说,将潮汕人文特点、风土人情、生产生活、居住建筑、服饰装扮、岁时节日、人生仪礼、社会组织、民间文艺、民间信仰、游艺竞技等一一囊括和糅入。——这是以前的回答,现在郑钟海想说的是,他毕生都将致力于宣传大潮汕的正能量、优秀文化。“潮汕烟雨IP”如斯,像系列电影《三脚虎》如斯,像文化专题片《潮汕大观园》如斯,还有即将摄制的网剧《六指王》。说到电影《三脚虎》,就不得不提及林少昂先生和赖豪先生,二位时任郑钟海老家的镇委书记、镇长,得知郑钟海要筹拍此片,他们无私地相助,为电影出了不少力,使得郑钟海和他的剧组团队很顺利地完成了在甲子镇的摄制。期间,在郑钟海的再三邀请下,赖豪先生还为电影《三脚虎》题写了片名,他很早就是广东省书协之一员。
郑钟海(右)与赖豪先生合影。
(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三脚虎》取材真实的历史原型人物——蔡莫派一代宗师“三脚虎”刘仕忠,其精湛拳术在惠州、潮汕、香港及东南亚等地赫赫有名,其传奇故事更是大家所津津乐道。此等正能量拳师,此等武艺武德双全之宗师人物,既是甲子老家人的骄傲,也是整个大潮汕的自豪。所以,郑钟海说日后时机成熟,定会大动作地摄制《三脚虎》第二部、第三部……完成最早构思的“系列计划”。这十多年来,郑钟海最早写小说,后来转去写剧本、拍摄影视;于是,有不少文友戏谑郑钟海说他是“文学的叛徒”。他不想辩解,因为他始终自认为从来就没有疏远、放弃创作写小说,今年会出版小说集《甲子讲古前传》,明年会出版长篇小说《藏》。而且,郑钟海总觉得,宣传当地优秀文化应该多样化,应该与时俱进;“文学是其一,影视也是其一,没有孰对孰错,没有孰轻孰重,只要初心不变,只要出发点是好的,其余的就交给时间去检验吧。”郑钟海说。更何况,郑钟海一直秉承《菜根谭》中所说的“士君子幸列头角,复遇温饱,不思立好言,行好事,虽是在世百年,恰似未生一日”。所以,郑钟海也素来认为,职业不过是安身立命、解决温饱问题的一种手段罢了,而事业则是终其一生奋斗之鸿猷。文学和影视,都是郑钟海的事业;潮汕大地有着无穷尽的感人故事,激励着后辈去发扬和传承,现在和今后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2020年,郑钟海开始筹拍《潮汕大观园》,《红色永红》是其中之一的栏目,主要就是走访、摄制那些在第一二次国内战争时期甲子籍所牺牲的烈士的后人。期间,郑钟海将这些烈士视为心目中的君子。据方志、党史翔实记录,甲子所诸烈士、君子多数集中牺牲于1926年至1931年间,那时的他们血气方刚,风华正茂,就义时多数也正年轻,甚至好些人还未婚,以侄为子,以甥为儿,为其捧神主牌位;肉身可亡,灵魂永存,生命不继,血脉永续。而且,烈士们在牺牲前,无一不惨遭酷刑,可他们皆是宁死不屈,守口如瓶,从没有出卖一位同志,更没有出卖自己的信仰。譬如,“博社九君子”中的蔡世珍烈士,牙齿被拔光,肋骨被打折,脚骨被碾碎,最终舍身殉难;“勇君子”胡芳烈士,严刑拷打足足一个月,绝不屈服,英勇就义,1992年底,烈士后人为其重修墓茔,在起棺时,发现其胸口处嵌着两颗子弹头;“信君子”范寿烈士,饱受酷刑,坚贞不屈,就义前仍振臂高呼“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穿云裂石,震撼人心;“敢君子”张好烈士,第一次被捕,倒悬之危,最终劫后余生,可他仍旧敢于继续跟敌人作斗争,第二次被捕,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至死不渝;“义君子”郑矮烈士,尽管困于四面楚歌,仍是面不改色,视死如归,若干年后,重迁坟茔,开棺时发现他一肋骨上深深地嵌有一颗生锈的子弹;“侠君子”黄妈康烈士,被捕的同时,其居所共有三处,被敌人焚烧,面对酷刑,他大义凛然;“德君子”黄靴烈士,被捕时惨遭敌人放火烧毁其一家(家族)十八间房屋,抢走3头水牛、5头生猪以及财产一批,最终舍生取义;“雨亭七君子”中的梁存谋烈士,被杀害后还被分尸,敌人手段之残忍天理不容……身体可以遍体鳞伤,精神永远屹立不倒;人命可以死于利刃之下,信仰却在城墙上迎风飞扬。因为信仰的旗帜是红色的,因为心也是红色的;红色的,就是光辉的,就是不朽的。这些烈士、君子,郑钟海必须去写去拍摄,这也得到了好友范振群先生的大力支持,出钱出力且不图任何回报,拿他的话说就是“值得做就是最好的馈赠”;有相同想法的还有那些烈属们,他们也都是不遗余力地帮助郑钟海。烈士的事迹,必须让更多更多的年轻人知道,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对一切为国家、为民族、为和平付出宝贵生命的人们,不管时代怎样变化,郑钟海们都要永远铭记他们的牺牲和奉献”。永远铭记英烈们的功勋,永远铭记英烈们的大义,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当年,为了一个共产主义信仰,为了那份泰山般的责任和担当,英烈们勇往直前,他们视死如归;如今,盛世之中华,如英烈们所愿,而生活在静好岁月里的后人们更应该铭记、感恩先烈的真英雄、名君子,现在如此,以后也必定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