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镜兵
革命前辈董良史,1905年生于海丰梅陇浅沙村。小时候,他跟随在鲘门经商的父亲身边,就读于鲘门小学。1920年,他以优异的考入成绩海丰第一高等小学。1922年,他考取了陆安师范。
当时的陆安师范,为海丰最高学府,是一所充满革命气息和进步思想的学校。彭湃时任海丰教育局长,他将陆安师范作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阵地,点燃了无数青年心中的革命火种。董良史深受彭湃的影响和教育,他如饥似渴地汲取着革命的营养,常常与志同道合的好友共同探讨社会问题,发表着激进的言论。
1923年,彭湃发起的海陆丰农民运动如火如荼、势头正猛。董良史积极投身于这股波澜壮阔的农民运动洪流之中。董良史回到浅沙村,参与本村的农会建设。浅沙村农会负责人古鸿江,一个深受农民爱戴的领导者,对董良史的归来表示了热烈的欢迎。董良史利用自己的书法特长,经常帮助古鸿江书写标语传单。这些标语传单,有的揭露地主阶级的残酷剥削,有的号召农民团结起来争取自己的权益,字里行间都充满了董良史对农民命运的深切关怀和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
除了书写标语传单,董良史还经常在农民集会上发表演说。他站在简陋的讲台上,面对着台下那些衣衫褴褛但眼神坚定的农民兄弟,用他那充满激情的声音,讲述着革命的道理,鼓励农民们勇敢地站起来,为自己的自由和幸福而斗争。
董良史的付出和努力,得到了农会会员们的广泛赞扬。他们称赞他不仅才华横溢,更有一颗为农民兄弟着想的心。同时,农会另一位负责人彭元章也对董良史高度器重。他认为董良史是一个难得的年轻才俊,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是农民运动中的骨干力量。
1926年,董良史被派往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深造。1927年5月18日,共产党人俞秀松、董亦湘介绍董良史入党。他们在向联共孙大支部委员会陈述的理由是:(1)董良史同志在这里学习已有二年(其实只有一年多),成绩非常可观,这是为一般同学及教员所知道的,理论的了解,实际问题的分析都已到相当程度。(2)他在这里曾参加过不少的青年团工作及学校工作,他在工作中的表现是:努力,有计划,始终如一,真是同志中的一个积极分子。(3)他的行动及习性,适合于一个党员的身份,并且能深入群众中间去。(4)他从前在广东海丰曾做过农民运动及工会运动;他的工作能力亦强。不久,经联共孙大支部委员会批准,董良史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同年9月22日至23日,董良史和武止戈、宗孚、傅钟、李俊杰5人先后到托尔马乔夫军政学院报到。同期在该校深造的还有:朱务善、刘鸣先、韩沅波、蒋经国、高维翰、卢贻松、曾涌泉、萧劲光、李特。此14人成为托尔马乔夫军政学院的首批中国学员。
在托尔马乔夫学院的日子里,董良史如饥似渴地吸收着各种军事理论和实战经验。他不仅在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发言,还在课余时间主动与同学们交流心得,共同探讨军事问题。他的勤奋和刻苦,赢得了教官和同学们的一致好评。
又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学习,董良史顺利从托尔马乔夫学院结业,并带着满满的收获回到了祖国。回国后,他被分配到中央军委南方办事处工作,在这里,他充分发挥自己的军事才能和组织能力,为南方地区的军事斗争做出了重要贡献。
随后,董良史又被派任到东江特委办的彭杨军校担任教官。他悉心教导学员们学习军事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的战斗精神和组织纪律性。在他的努力下,一批批优秀的农民军事干部脱颖而出,成为革命事业的中坚力量。
1931年秋,肃反运动扩大化,董良史不幸遭到错杀,年仅26岁。1991年11月,海丰县人民政府为董良史平反昭雪,恢复了他的名誉。
参考资料:《海陆丰革命斗争史料》、《董良史简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