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山墙是我国传统的一种建筑装饰形式,也是一传统文化元素中阴阳五行学说在民居上的应用,盛行于闽南、粤东、以及台湾一带。
要理解何谓五行山墙,首先要弄清何谓山墙?山墙是建筑构件的名称,亦称为“山”。指传统乡土建筑的左右两边之墙的上端与前后屋顶间的斜坡,形成一个三角形,似古体“山”字,故称“山墙”。五行山墙,顾名思义,就是以“金、木、水、火、土”五种样式来装饰的山墙。
在海陆丰,五行山墙的设计随处可见,它既传承了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也彰显了人们“趋利避害”、和谐共处的文化追求,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向往。
缀满五行山墙特色符号的乡土建筑群落
一
海陆丰乡土建筑的山墙处理方式在我国众多地域建筑中独具特色。
在海陆丰,通常将五行山墙称为“厝柜头”“厝角头”等。
传统阴阳五行学说认为,阴阳二气的消长变化和相生、相克衍生了世上一切有形或无形事物,并以此解释地理位置的东、南、西、北和一年四季的春、夏、秋、冬现象;方位前、后、左、右、中在“五行”中也有其相对的位置:木居左、金居右、火居前、水居后、土居中央;这些见解在我国历代相沿,影响广泛,受到人们的推崇,而营造村落、民居时更是广泛使用。
在“五行”学说中,人为地将山峰按形态划分为金、木、水、火、土五类,金者头圆而足阔,木者头圆而身直,水者头平而生浪,平行则如生蛇过水,火者头尖而足阔 ,土者头平而体秀。有人简单概括为:金木水火土、圆陡长尖平。海陆丰工匠根据这些演变出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五种基本形式墙头,随着处理的变化,还衍生出古木星、大北水星、大土星等形式。这些形式采用,工匠根据建筑物所在的方位、地型、地貌和周围环境与厝局,结合宅主人的生辰八字,要按照符合五行相生法选定山墙脊头的处理方式。如主座方位坐北,即坐“水”,那么山墙可用“金”星墙头,“金”生“水”为吉;若坐东,即坐“木”,山墙可用“水”星墙头,“水”生“木”为吉。依据相关的吉利关系,一座坐北朝南的建筑,北为水南为火,因“水克火”对水而言,火被“克出”属吉,主座使用火星及水星山墙,坐东朝西的建筑,东为木,西为金,因“金克木”对金而言,木被“克出”属吉,主座使用木星与金星墙头。坐西朝东的建筑,西为金、东为木,因“金克木”对金而言,木被“克出” 属吉,主座可使用金星及木星的山墙。五行的生克关系,以“生入”“克出”“比和”三种关系为吉。
中国作协会员、本土文化研究者许宇航认为:“五行山墙、风火山墙上部做成瓦顶,在山墙的门窗洞口上设雨披等。根据本地多台风的特点,绝大多数为马背式硬山顶,筒瓦压顶,山墙称为‘厝陂头’并以形状不同分为‘金、木、水、火、土’五行,形成较有特色,形状多变的‘五星陂’。这种山墙建筑运用了五行象征手法,以金形圆、木形直、水形曲、火形锐、土形方的形状,将山墙仿照山的形状建造,五星中的每星在建造中又有变化,如水星又分为大水星和小水星等,手法多变,富艺术化。五星以建造方位及宅主生八字,配以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搭配颇为复杂。据调查,‘五星陂’在海丰各地均有出现,但以金星和水星居多,以‘金生水、水克火’之故。而飞扬起翘的五行属火的燕尾脊,则多用于祠堂及官家大宅。在山墙的建造上,福佬人(河洛人)与客家人大体相同,但西部鹅埠镇的杨安依然保存有完整的广府式镬耳山墙,顽强的显示广府民居在本地的生命力。”
最受青睐的金式山墙
木式五行山墙
水式五行山墙 (梅陇)
火式五行山墙 (红宫)
土式五行山墙
二
现存海陆丰乡土建筑中,有的采用“金”式,有的采用“木”式或“水”式,有的则用“双土”式,有的认为普遍的“水”式不够意思,则来个“大水星”式。大户人家的宅院,则诸式并用,各取所需而各显其“能”。在现实中,“金”式的山墙特别多,不知是屋主们真的五行“缺金”,抑或是建“金”式便意味着财源滚滚来呢?
按传统的五行山墙装饰,其讲究是非常严格的;建屋前,要请专业人士考察,以五行之法推算,才能决定该屋应该采用哪种式。
山墙具有如此崇高的地位,有钱人家自然特别重视对它的装饰,在实践中形成了对“三线三肚”的追求,下带浮楚,即楚花。线指的是模线,窄的为线条,宽的为板线。流畅的板线模线沿左右两边倾泻而下,线与线之间留下一个个被称为“肚”或“板肚”的装饰空间,“肚”根据题材的不同又可以分为“花鸟肚”,“山水肚”,“人物肚”。其上用彩画、灰望或嵌瓷作为装饰。采用这些装饰后,使传统建筑原本比较简单的“厝角头”有明显的明暗和色彩变化,丰富了传统建筑立面的艺术效果。暗示了老屋主人曾经的显赫家世。而墙头正中下方成为“肚腰”,肚腰下面的花纹即使“楚花”。
如此独特的建筑装饰,就这样一代一代年复一年地在闽南、粤东等地默默地流传下来,成为我们的一种独特的建筑文化,写入人们的记忆。
金木搭配的五行山墙
游人观看木式山墙
三
海陆丰许多规模较大的民居,如“下山虎”“四点金”“九包五”“五马拖车”等格局的大厝,都会釆用二种或二种以上的山墙。此二种或以上的山墙搭配也须遵从一定的规则,例如主座为“金”伸手或从厝则为“水”;主座为“金”,伸手或以厝则为“土”;主座为“水”,伸手或从厝则为“木”。其根据仍然是方位及五行相生之说。在现存海陆丰传统民居中,还可看到在一组屋顶中,可“上”生“下”,主座生伸手或从厝,或“下”生“上”,使其相生不相克,则民居平安,人丁旺盛。民间还有一种说法“生入化为财”,“生出化为气”,都是为了吉祥如意,祈望财丁兴旺。
海陆丰乡土建筑的墙头和沿山墙两边斜向的斜脊俗称“垂带”,一般做成深灰色,同时用凹凸变化形式线段,以突出建筑物的立体轮廊,有的用彩画、灰塑、嵌瓷作为装饰,采用这些装饰后,使海陆丰乡土建筑原本比较简单的外墙有明显的明暗和色彩变化,丰富了海陆丰乡土建筑立面的艺术效果。
金式山墙
新式建筑也保留五行山墙特色
互相守望的山墙
四
改革开放后,尤其是随着商品房的出现,房地产的火热,我们的住房建筑逐渐呈现为千人一面的高楼大厦,具有地域特色的传统乡土建筑逐渐式微。但是,我们行走在海陆丰大地,仍然可以看到大量的以五行山土墙为特色的老房子,这些房子通常很老了,大多都没有住人了,但它们独特的身影顽强地矗立在城市乡村,静静地守望着旁边越来越高的楼房,默默地守护着自己的乡愁。新建的房子,无论城乡,都很少采用这种传统的样式。会不会有一天,当我们想起我们曾有过这样的民居时,想要去找实物时,却再也找不到?
汕尾日报记者 沈绿洋
(本版图片由海丰县百千万工程指挥办信息宣传组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