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日报社官方网站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副刊 -- 文化 -- 海陆风
曾经的家乡民谣(一)
  • 2024-08-24 09:59
  • 【字体:    

○黄俊杰  收注

红军来了阮掂笑

红军到,

(1)人笑,

地主叫。

白军到

地主笑,

跷人叫。

爱契(2) 跷人日日笑,

马马去兑(3)红军走,

(4)到白军死翘翘!

注释:1)方言“跷”, 意思是“贫苦”“穷困”。

2)方言“爱契”,即是“要使得” 的意思。

3)方言“马马”,即是马上、立即的意思;“兑”, 意思是“跟着”。

4)方言“拍”,“打”的意思。

5)方言“阮”,我们,泛指贫苦大众。

赏析:

这首歌谣反映的是大革命时期里陆丰苏区人民群众的呻吟与渴望!

据有关史料记载,1927111316日,陆丰县召开工农兵代表大会,成立了陆丰县苏维埃政府。随后,深入开展土地革命,镇压反革命分子,巩固苏维埃政权,扩大农民自卫军,支援工农革命军作战。海陆丰革命根据地扩展到普宁、惠来、潮阳、丰顺、五华、紫金、惠阳等县境。1929年冬,海丰、陆丰两县苏维埃政府在根据地恢复活动。1930年春,海丰、陆丰两县苏维埃政权之下的人数达三十余万。海陆丰人民迎来了第二个革命高潮。1932年,反动部队进入海陆丰,疯狂清剿,我军的活动十分困难。1933年春,红一团挺进紫金受挫,撤回海陆丰山区分散坚持斗争。1934年,海陆丰边界赤卫队被围失利,海陆丰人民武装斗争便暂告停止。

在红色革命处于低潮的时候,陆丰百姓忍受着反动统治,盼望着革命军队的到来。“红军到,跷(1)人笑,地主叫。//白军到,地主笑,跷人叫。”就是用对比的手法,通过不同阶级、不同地位的群体所反映出来的不同心情和态度,折射了旧社会里反动统治对劳动人民的压迫,劳动人民过着苦难的生活,这种苦难的生活充满着血泪和辛酸,充满着对旧世界与反动统治的控诉与鞭挞,充满着对人民军队的强烈期盼与热情赞扬。陆丰各地的工农群众大声喊出了积压在心底的声音:“马马去兑红军,拍到白军死翘翘!”他们极大地激发出革命热情,纷纷暴动,反抗反动统治,燃起了熊熊的革命烈火。

这首歌谣,直接讲明“红军来了阮掂笑”,简单明了,主题鲜明,主观情绪与价值取向非常清楚。妙用动词“叫”与“笑”,“兑”“拍”,语气铿锵,态度坚决,张扬一种勇于革命的斗志,有力地表达了农民群众对剥削阶级与反动统治的愤懑和反抗的决心。同时,也热情地赞美工农红军,把期盼翻身解放的希望寄托在中国共产党身上。


大炼“钢铁”

乡里起高炉,

田沟火缸缸。(1

村头献铁鼎,

村尾献铁盘,

为了拍(2)美帝,

锅头钵仔献无(3)也心甘。

乡里起高炉,

树旁火缸缸。

村头搬柴草,

村尾蒋(4)灶膛,

为了拍美帝,

日日搬柴蒋夜也心甘。

注释:1)方言“火缸缸”,炉火明亮、通明的意思。

2)方言“拍”,打击的意思。

3)方言“献无”,意思是指“全部捐献出来”。

4)方言“蒋”,守或者看护的意思。

赏析:

这首歌谣产生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期。

19588月,党中央要求全党全民为生产1070万吨钢而奋斗,从此掀起轰轰烈烈的全民大炼钢铁运动。一时间,全国各地大搞高炉土法炼钢,高炉林立,火光冲天。各行各业都建起了小高炉,并为此抽调了专门的力量,开展炼钢活动。“大炼钢铁”一下子就成为老百姓生活的主题。

当地本是一个沿海地方,没有铁矿石资源,废铁来源也有限,有的只是农民生产用的一些钉耙锄头、渔民用的铁钉铁齿铁锤铁叉、居民家用的锅铲刀勺之类的铁器。为了响应政府的号召,老百姓把家里凡是铁制的破旧东西都收集起来,送到炼铁厂炼钢铁了。同时,各家各户不分男女,都要派出人力参加,昼夜轮班干活,负责往炼铁炉煽风点火。这首民谣正是反映这样的一个历史时光和历史事件。

歌谣的上下两段,分别描写一个场面,表现一个内容。上段是描写村头村尾纷纷献出自己铁器的情景,下段是描写村头村尾积极而自觉轮流去搬柴草、彻夜守在高炉旁边生怕炉子熄火的情景。这些普通的老百姓心中,只有一个愿望,那就是让自己的国家强大起来,打倒猖狂的美帝国主义。因此,“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让他们做什么,他们都毫不犹豫、心甘情愿。

从形式上看,歌谣上下两段的铺垫与叙述方式基本一样,只是变换了地点、事件的字眼,这种并列式的串联,使内容集中突出,结构严谨。民谣中流露的情感,自然纯朴,鲜明真挚;运用的词句,简炼明白,通俗易懂。这使得这首歌谣极易引起共鸣。

我们不难看出,这首歌谣真实地抒写出老百姓参与炼钢的高涨热情和热爱国家的深厚感情,鲜明地表达出“党指向哪里,我们就冲向哪里”、“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用今天的视角欣赏,这首歌谣的格调颇高,充满昂扬向上的积极气息,充满“正能量”。

曾经的家乡民谣(一) 1,724,435,940,000 bc4bbb3bd5104ead9d87e80654fe3164

主办单位:汕尾日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汕尾日报网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4120190010

主办单位:汕尾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汕尾日报网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412019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660-3387883   邮箱:swrbxmtb@163.com
粤ICP备13051037号  粤公网安备 44150202000069号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开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