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日报社官方网站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副刊 -- 文化 -- 海陆风
【美丽汕尾】家乡散记
  • 2024-07-13 10:47
  • 【字体:    

○李雪君

有好长好长的一段时光,尘封在记忆里;有好美好美的一段过往,镌刻在岁月里。那就是“甲子公园”,我们几代人梦开始的地方。



新广场

陆丰有这样一个古镇,俗称“甲子所”,就是我的家乡甲子镇。这里瀛江有堤,码头有围,先民们在古航海道上,晚出早归,靠海吃海,勇敢地扬帆起航捕鱼。走在老街上,木板照壁墙依次排列,没有刻意装饰,粗陋的模样有着别样的温馨。大街骑楼门槛上那一痕痕深沟,足以证明其厚实沧桑。古镇没有过多的商业气息,更多的是保留了古镇原貌,高高的房檐挡不住老街人的热情,走在老街上,浓厚的人间烟火气让人心生欢喜。

甲子公园位于广东省陆丰市甲子镇,中街至下街仔的衔接段。占地面积约6600平方米。1978年动工兴建,翌年竣工。是甲子人民的集体记忆。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开始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中国的对内改革先从村、镇开始,改革成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强国之路。先贤秉承当地响应国家的号召,在一片不大不小的园地上画上了浓浓的的一笔,“甲子公园”的蓝图从此就在甲子的地标上有了历史的见证。随着公园的规模越来越扩大,后来把旁边的一池水塘也填满了土,由此就有了甲子人民的“新广场”。

有了公园里的新广场,甲场(俗称:校场)那立着大大牌子的“人民广场”上老戏台的宣传队也来公园新广场的新舞台汇演了。不久,甲子一中旁边的“革命广场”常常举行的会议也聚集到公园的新广场来。改革春风,焕发新生,我们迎接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儿时的我们,几乎每个节日都能看到公园新广场舞台上精彩的演出。

老戏院

如果不是1972年8月汕头那场18级特大台风影响到南海,甲子镇的第一“竹棚戏院”也不会一时半刻夷为平地。虽然尚在襁褓之中的我无从感同身受,但是从父亲描述中情形是历历在目:全镇成了一片海滩,潮涨时淹没,潮退时干出,也因此有了“围垦造田”。我再一次深深感受到,我出生的这片土地,历经千辛万苦的沧桑。

阳光明媚,东风送情。当年公园有了的新广场频繁的汇演,处于公园对面的甲子第二“老戏院”也来仪迎宾,喜庆盈门。从儿少到少女时光,我痴迷于跟大哥跑老戏院舞台的幕后,说是帮忙搬道具,其实是想“讨巧”大哥那打“爵士鼓”的真功夫。剧组称“甲子镇业余剧团”由甲子镇工交战线合并财贸宣传队组成。

那是一群洋溢青春热血的青年。记忆中最深刻的一场演出就是大哥主演的渔歌剧:《一筐鱼》,还有潮剧《古时山战鼓》,这可把甲子人民的追戏热潮推到至高点。在甲子第三座“瀛江影剧院”未建成之前,当年我国的好影片已源源不绝上演到镇里的第二座“老戏院”,也就是甲子公园正对面。

还记得两角钱一张的电影票吗?频频上演的好电影《少林寺》、《庐山恋》、《知音》、《小街》等等,那时候真的是一票难求。排队看演出的人等待久了会移步到戏院对面的公园里,三五成群、仨仨俩俩,把风靡了大街多年的“东风茶楼”的客源吹到了公园内三楼上的“公园茶座”。喝完早午茶吃过点心的人要到楼下公园内的亭子坐等电影开场,就是在入园口的“假山”喷水池前看鲤鱼游水。更有情趣的人会在园内的小照相馆照一张好看的照片留念。不像我,只等大年初一和几个要好的小伙伴合影一张,已是心满意足。

公园

岁月悠悠,经年流光。走进新建成的“甲子公园”,仿佛走进了一座历经了千年风雨的古城。园内用最复古的灰蓝主色,大气优雅。凉亭台榭,迥廊曲径,有一种古老和温馨的朴实。走近公园的每一寸光阴,都自然而然地想念起那一份久远的悠然与宁静。

正门上“甲子公园”四个大字大气优雅。灰砖青瓦,遮住了流过指尖的光阴。正对联“疑似江南景色花木廊亭春不老,依然甲秀风情琴棋舞曲趣无穷”。自然朴实的诗行,蕴蓄着悠远浓郁的味道。两侧对联“甲子寻芳春盈华苑里,公园览胜人在美图中”。又是另一番光景:犹如听到一首唱着相逢的曲子,如此悠扬。一路走过,来往的人潮并没有想象中的熙熙攘攘,时光也在这一刻变得温凉。景美诗雅,一派江南园林,徽风古韵,让人回味无穷。

公园门口没有儿时那五分钱一碗的“糖糜”,没有儿时铺在地上的草席,那一分钱四本的图书租看,如今却有漫天的凤凰花开,暖心相伴。凤凰之根紧缠树根,叶相触在云里,映红半边天。园内的回栏门上“满园春色”四个大字熠熠生辉,点燃了生命的灿烂,也温暖了公园每个角落的时光。

“亭台交叠同乡礼 ,长廊尽载甲子情”。听:流水小桥,鸟语花香;看:竹林草甸,树木芳茂。甲子公园,几代人梦开始的地方。此时,只需要一场温润的雨,就能一梦千年。就算时光老去,古镇等你,等你来公园寻找古老的故事。

到那时,再逛一逛甲子公园,与公园大门上那盛开的凤凰花同根同行。也许,您在多年以前,也曾枕着时光在梦里悠悠行走。追逐过往的点点滴滴,追逐散落在老电影院的云水过往,追逐那些遗忘在寻常巷弄中的流光记忆。

【美丽汕尾】家乡散记 1,720,810,065,000 db5a508a6fb64e7d99d2bc6c2009d607

主办单位:汕尾日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汕尾日报网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4120190010

主办单位:汕尾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汕尾日报网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412019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660-3387883   邮箱:swrbxmtb@163.com
粤ICP备13051037号  粤公网安备 44150202000069号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开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