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日报社官方网站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副刊 -- 文化 -- 海陆风
【美丽汕尾】五月的赤岭河
  • 2024-07-07 10:32
  • 【字体:    

○郑海潮

又闻赤岭河的锣鼓响起,叮咚的旋律,像蝉鸣跃上河边的小叶榕,仿佛在告诉你,拥有端午节的五月习俗又来了。

赤岭河,像一条长长的丝带,静静的流过赤岭村门口。

赤岭河其实是一条未名河,叫河,是我对它的升级,乡里人管它叫赤岭溪。它是长山河的一条支流,它挽手长山河,在南山和赤岭洋之间造出一个粽样的湿地公园,用它的汁液、宽博、富有滋养一方人,一片田园,一尾鱼虾和一群牛羊,使赤岭成为闻名遐迩的鱼米之乡,丰美之地。

赤岭河是清澈的。平时水波不兴,南风吹过来时,它嗡喘的样子,像一首柔美的散文诗,飘落一片田洋风光之中。

赤岭河是柔静的,有时也是咆哮的。

龙舟水一到,它的热情开始暴涨,人们赛龙夺锦的热情也随之暴涨起来。

蜿蜒曲折之后,它流淌村前的这一段,像一条铺开的绸缎,河面一下子平直开阔起来,哪怕南风阵阵吹袭,也波澜不惊的模样,这再适合扒龙舟不过了,而睿智的先民早早就认识到这优点,把这一节河段打造成扒龙舟、强身健体的平台,赤岭龙舟由此发端,声誉由此播开。

赤岭龙舟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它保持传统原生态的赛舟模式,蜚声远近。用乡里人的话,叫“牛踏稻”,形象的形容两只比赛的龙船在龙门前热身、酝酿,就像两只水牛在稻田上踱步,确认公平起步,再开始赛跑。

在端午节那天,赤岭村的村民,男男女女,邻近三乡五里的人,三五成群,早早结伴来到赤岭村前河边。看比赛的人群,像一条舞动的长龙,排起来足有一公里长,欢声笑语此起彼伏,洒满水面。河边鼓乐喧天,对开方向驶来的两只龙舟,船头相向,一左一右来来回回开始热身。在中间用竹木隔开的龙门前迂回盘旋,像两只水牛在龙门前踏步,顺流逆流扒了多个来回。有时两船临近龙门时船头看着比较接近,观赏的人们认为差不多,呼叫可以开始的尖叫声、鼓声、掌声高起,鼓励比赛在这一刻开始。但只要有一方认为有差距,哪怕半个船头差距,也会鼓停桨停,意味着这一次的开赛又蔫了。这样不知道又经过多少个回合的“踏步”,等到两船船头并齐,两队领队确认,认为起步平分秋色,并彼此大擂鼓点,默认同意。这时裁判马上点燃鞭炮,比赛才算是正式开始了。这一刻,队员大声吆喝,同心协力往死里扒,龙舟像箭一般飞出,反向而行,划向远方,两个回合下来,最后一个回合以船头最先触到龙门者为胜。裁判鸣炮收官,结束这一次的比赛,比赛在众人的点赞、欢叫中达到高潮。

赤岭龙船赛分青年组,中年组两组进行。有时也会老中青混合比赛,一般赛期为一、二天。赛后会在河边搭建的棚台上现场发给奖杯奖金,当晚会在村里灰町摆酒宴庆贺,以兹鼓励。如有赛意未了的,翌日再拼。

由赤岭河联想到汩罗江,那一条不起眼的江,被《九歌》砸出一个巨大伤痛而留芳千古,它迸溅出千万条爱国热情的水花,千百年来端午的锣鼓声没能忘也不敢忘爱国诗人忧国忧民、忧世伤时的悲戚记忆。赤岭河,一条不起眼的河,一条抱着本色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河,它在不遗余力的庚续千年的传统风俗文化,在新征程上奋起乡村振兴,让千年锣鼓唱响的民族复兴梦不绝于耳。

赤岭河牵手南来的长山河,走过山青水秀,海晏河清,一路欢歌,流进乌坎河汇入南中国海。

赤岭河,我的母亲河。龙舟经年不息之精神栖地,让人听得见乡音,见得住乡愁,让人记得来时路。

【美丽汕尾】五月的赤岭河 1,720,290,744,000 c92c78804f944cabbe124c01283dbe22

主办单位:汕尾日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汕尾日报网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4120190010

主办单位:汕尾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汕尾日报网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412019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660-3387883   邮箱:swrbxmtb@163.com
粤ICP备13051037号  粤公网安备 44150202000069号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开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