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镜兵
在波澜壮阔的革命年代,海陆丰涌现了四千八百多名烈士,其中,就有海丰县城东镇大夫寨的李阔(李吉)、李宋与李讶叔侄三烈士。李阔、李宋兄弟率先走上革命道路,并引领侄子李讶也走上革命道路。
一
李阔(又名李吉),1896年出生在海丰县赤山约大夫寨村(现今已划归城东镇龙山村委)的一户贫寒家庭。他自幼嗜武,性格豪爽,正直无私,常常为弱者挺身而出、打抱不平,深受乡亲们的敬佩。
1922年的秋天,彭湃发起海陆丰农民运动,李阔被共产党人彭湃的高尚品格和革命精神所深深打动。在彭湃的感召下,李阔和他的弟弟李宋毅然决然地加入了农会。
加入农会后,李阔凭借着自己过人的武艺和坚定的信念,迅速在组织中崭露头角。他积极参与各种革命活动,不仅为农民争取到了更多的权益,还多次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保护同志们的安全。
1925年,东征胜利,海陆丰各乡村的农民运动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兴起,农民们纷纷觉醒,组织起来,为自己的权益和国家的未来而奋斗。在这一背景下,李阔被赤山约农会正式任命为农会自卫军的教官,负责训练和组织自卫军成员,为保卫家乡和革命果实贡献力量。
与此同时,李阔的弟弟李宋也展现出了非凡的才能和勇气。他紧随哥哥的步伐,积极参与农会的各项活动,并在自卫军中迅速成长为骨干力量。兄弟两人并肩作战,共同为赤山约农民自卫军的壮大和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在李阔和李宋的共同努力下,赤山约农民自卫军逐渐成长为一支纪律严明、战斗力强的革命武装力量。他们不仅在保卫家乡、维护治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还积极参与了多次对敌作战行动,为革命事业的胜利立下了赫赫战功。
二
1927年4·12反革命叛变后,中国革命陷入了低潮。
然而,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海丰县的人民并没有被白色恐怖所吓倒。他们毅然决然地发动了三次武装起义,以坚定的信念和无比的勇气反抗反动派的统治。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在11月1日取得了第三次武装起义的胜利。随后成立海陆丰苏维埃政权。
与此同时,各地的农民自卫军也按照新的形势需要进行了改编,改称赤卫队。他们肩负着保卫新生政权的重任,日夜操练以提高自己的战斗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李阔被党组织委以重任,派往九区(现属可塘镇)担任赤卫队的教官。而他的弟弟李宋接过哥哥手中的枪,带领赤山约的赤卫队积极备战,为保卫家园和新生的政权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1928年的初春时节,海陆丰革命根据地遭遇了国民党反动军队围剿。面对敌人的暴行,李阔、李宋毅然决然地带领着赤卫队,四处出击,对敌人的哨位进行突袭,击杀那些下乡抢掠、欺压百姓的国民党兵。在他们的英勇反击下,敌人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与恐惧,再也不敢轻易下乡作恶,红色村庄的百姓们也因此得到了片刻的安宁。
1929年的金秋十月,海陆惠紫特委积极响应中央的号召,决定在东江这片红色的土地上重建红军,以进一步巩固和扩大革命根据地。这一消息让李阔、李宋兄弟俩激动不已,他们心中燃烧着为穷人打下一片红色江山、为牺牲战友报仇雪恨的熊熊烈火。
然而,就在他们满怀期待地准备加入红军行列之时,一个突如其来的任务改变了李阔的命运。由于九区赤卫队需要重新组建,以应对日益严峻的革命形势,党组织决定派李阔担任这一重要职务。面对组织的需要,李阔服从大局,留在了赤卫队中,继续为革命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而李宋则踏上了红军的征途,他加入了红军四十九团,成为了一名光荣的红军战士。
三
1930年初春,红军四十九团在英勇的战斗中,相继攻克了黄羌、平东、鹅埠、鲘门、赤石等山区乡镇,极大地削弱了国民党反动军队的力量。敌人被迫退缩至海城、公平、可塘等几个据点,双方力量趋于平衡,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对峙状态。
然而,在这段紧张而复杂的时期,李阔为了加强家乡大夫寨的革命力量,毅然决定返回家乡招兵买马。不幸的是,他的行踪被叛徒泄露,敌人趁机设下埋伏,李阔不幸落入了敌人的魔爪。
敌人对李阔进行了残酷的审讯,企图从他口中获取有价值的情报。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李阔展现出了钢铁般的意志,他咬紧牙关,毫不屈服。敌人见状,转而采用利诱的手段,向李阔许以重金、美女、高官等种种诱惑。但李阔对这些诱惑一概不屑一顾。
面对李阔的坚定立场,敌人束手无策,最终恼羞成怒,将他杀害。
当李宋得知哥哥遇害的消息时,他发誓要向敌人讨回血债,为哥哥报仇雪恨。
1930年的金秋九月,红军四十九团接到了上级的紧急命令,团主力踏上了前往大南山的征途。1931年的春天,李宋在参加大南山的一次重要攻坚战时,不幸在冲锋途中英勇牺牲,年仅31岁。
四
李讶,作为李阔的侄子,自幼便怀揣着革命的崇高理想。1927年,他毅然决然地加入了赤山分农会,从此踏上了漫长的革命征途,亲身经历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烽火硝烟与抗日战争的艰苦卓绝。
时光荏苒,转眼间已至1948年, 历经战火洗礼的李讶,以其出色的表现赢得了组织的信任与重托,被任命为公平乡税所所长。此时的公平乡,社会环境错综复杂,敌我双方围绕税源展开了激烈的争夺,税务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危险。
一日,李讶带领战友们在公平茶街执行收税任务时,不幸遭遇了敌人的伏击。 面对突如其来的危险,李讶临危不惧,他手持双枪,左右开弓,以精湛的枪法和过人的勇气,为战友们赢得了宝贵的突围时间。然而,在掩护战友撤离的过程中,李讶不幸中弹,大腿鲜血淋漓,但他强忍剧痛,坚持战斗到最后一刻,最终在地下党的帮助下成功脱险。
回到埔仔洞后,尽管军医竭尽全力对李讶的伤口进行了处理,但由于当时医疗条件的限制,无法对枪伤进行彻底的治疗。不久之后,李讶因伤口感染而病情恶化,最终不幸离世,年仅38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李阔、李宋、李讶叔侄三人被人民政府定为革命烈士。李氏一门三烈士的英名将永远激励着后人前行。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海丰地方史》
2、《中共海丰党史大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