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日报社官方网站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副刊 -- 文化 -- 海陆风
【本地人履痕】走进惠州东湖旅店
  • 2024-04-28 10:09
  • 【字体:    

○潘妙君

拾五级半圆石阶而上,站在单圆拱劵木门下,我轻轻撩开幕帘,踏入东湖旅店。门旁长条桌后有人起身含笑点头。前面柜台,戴眼镜、着长衫的掌柜似乎正在等我过去作入住登记。我盯着柜台一侧的老唱片机发呆,耳畔似乎有萨克斯响起:“夜上海、夜上海……”,似乎人影幢幢:碎花长袖旗袍、大袖波点旗袍、高领黑白旗袍……齐刘海、手推波、低盘髻……香扇轻摇,佩环铃铃,柳叶眉下笑脸盈盈,甜糯轻语。其间西装革履谈笑风生,长袍马褂、礼帽拐杖、皮箱藤篮行色匆匆……是时光隧道发出的强大吸力吗?我似乎步入民国时空。审视自己一身邋遢衣着,心底顿觉难堪。脚上的黑色运动鞋因匆匆赶路蒙着一层白灰,映得脚下的方块红砖异常鲜亮。谁的脚在它身上走过?高跟鞋、大皮鞋、长筒靴、老布鞋、人字拖……轻扣红砖想问它:百年烟云来来去去,你可记住了谁?思绪伸得太开了,我赶忙收心凝神抬头追寻戴着扩音器热情漂亮的讲解员。

红底白字大幅前言立在我面前:1941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12月25日香港全面沦陷,数百名被日军搜捕的爱国民主人士和文化名人突然“神秘”地失踪……“风云突变”、“救亡图存”、“港九沦陷”……耳畔炮声轰轰,滚滚浓烟在画面中升腾,多想伸出手罩住炮口,让硝烟立刻停歇。墙上黑白一字字、一帧帧撞击着我。“东洋倭奴坏良心,次次欺负我中国人。若然我同胞再不觉醒,定然要做亡国奴。”跟着墙上“忘不了中国军人唱的一首歌”里的词谱轻轻哼唱,痛感袭来,握紧的拳却砸不开时空回到那一刻。立在木制铁皮弹药箱、弹榴桶,黑白分明史实前,除了缅怀与自励,我是那么微不足道、渺如烟尘。

楼梯口,人拥挤,趔趄中我抓紧楼梯扶手。手触着冰凉的木头,似乎打开了哪个开关,眼前的场景有了变化:也是人流拥挤,廖承志、茅盾、孔德沚提着小小的行李箱就站在这里,胡风、张友渔等二十余人分散大厅各处,他们神情松弛,微笑不语,靠那如火的眼神与警惕的身体交流着信息。茅盾俯身帮扶人掸去裙角的污泥,眼睛却盯着那日军大靴子思索。1942年的除夕夜,这里灯火可亲:“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

我顺着木扶手拾阶而上,目光梭巡这别致楼梯建筑:台阶、扶手主体为红砂灰边水磨石,扶手上嵌铁艺镂空花饰,配上褐色光滑漆木,每个拐角处的弧度让我忍不住来回摩挲,精致的木工匠心注重细节。

二楼的大方桌、长木椅、美味佳肴、觥筹交错带我们回到1942大年初一那个团圆场面。奇妙的时空,奇妙的人群,真正的“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走进茅盾夫妇当夜休息的房间,我静立不敢言语,不知那晚,他们可否香甜入梦?一路转移:海上的颠簸、稻草上的跳蚤、沿途的搜查……我分明听到茅盾似乎在说:“抗战以来简直可以说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抢救工作。”

二楼另侧降一级而建的房间走道吸引了我,三个木质方框临街,对着三间房间(现在前两间改为洗手间),廊顶两支吊顶大灯似花篮悬挂,黑白花纹竟与房屋主体红砖地板一致:圆点方块魔方式铺展。倚窗张望,风景如画。才知刚才在外面观望,楼群整体的错落有致是别有匠心。

上三楼,小凉亭外廖承志的西湖留诗引我驻足:“破堞楼头来复去,留丹亭畔恣徘徊。悠悠夜月东江水,忍望天南剩劫灰。”想着楼下何香凝的《香港沦陷回粤东途中感怀》:“水尽粮空渡海丰,敢将勇气抗时穷,时穷见节吾侪责,即死还留后世风。”好一场中国文化人大营救。作为后来人,肃然起敬之余深深赞叹,默念东纵精神:信念坚定、百折不挠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报国为民、敢于担当的爱国主义精神;无私奉献、开放包容的国际主义精神。

步出小楼,深情回望“东湖旅店”,绿枝摇曳间小楼如旧,市井高楼里静立一份别致典雅。我微笑着信步向前。时光丝绸般轻轻滑过,剪影抖动,却悄无声息。谁来了?谁去了?青砖红瓦知晓。风雨变幻,留下小楼,安静一隅,看明天的太阳冉冉上升。感谢这趟时光之旅,灵魂深处,歌声正悠扬。

【本地人履痕】走进惠州东湖旅店 1,714,241,397,000 59978216d1bd42c89dbf3b8f7e925469

主办单位:汕尾日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汕尾日报网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4120190010

主办单位:汕尾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汕尾日报网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412019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660-3387883   邮箱:swrbxmtb@163.com
粤ICP备13051037号  粤公网安备 44150202000069号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开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