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日报社官方网站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副刊 -- 文化 -- 海陆风
【本地人履痕】走过这片红土地
  • 2024-01-21 10:00
  • 【字体:    

○吴志跃

日前,有机会走了一趟惠州和惠东、龙门两县。惠州是人文历史悠久、经济发达的二线城市,自然风光秀丽。而笔者感触最深的却是当地光辉灿烂的革命历史,以及各地对红色资源的保护、弘扬和利用。

惠东县与海丰县相邻,1927年五月,在彭湃领导下,海陆惠紫四县同时举行起义,拉开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武装斗争的序幕,建有红二师中峒改编纪念广场;龙门县是广州起义部队(红四师)撤出花县后的驻扎地,部队在龙门县白芒坑驻扎了三天,1927年12月28日开拨奔向海陆丰,1928年1月5日在红场与红二师会师。龙门、海陆丰相距数百里,因红四师走过,播下了一样的革命火种,有一样的拥军佳话;惠阳区是叶挺将军的故乡,建有叶挺将军纪念园;博罗县罗浮山是东江纵队司令部所在地,建有东江纵队纪念馆。惠州是四县区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当年革命斗争的重要舞台,东湖旅店“营救中国文化名人陈列馆”,以大量珍贵的历史资料,再现了当年烽火岁月中东江人民爱国抗敌的铁血精神。

1938年10月12日凌晨,日军在大亚湾登陆,国民党守军一触即溃。日寇如入无人之境,广州沦陷,南粤大地血雨腥风!

危难时刻,中共中央任命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主任廖承志在东江敌后开拓抗日游击区。就在日寇进犯广州的第二天,即1938年10月13日,时任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主任廖承志就接到中共中央给广东省委和八路军驻香港办事处关于“要在东江日占区后方开拓抗日游击区”的电报。随即召集时任中共香港市委书记吴有恒、中共香港海委书记曾生等领导开会,研究贯彻中央的重建指示。会后,曾生就回到惠阳组建人民抗日武装。1938年10月13日,东莞中心县委成立的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到1938年12月2日成立的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和1939年1月1日成立东宝惠边人民抗日游击大队。后更名为东江纵队。据不完全统计,东江纵队共对日伪军作战1400余次,毙伤日伪军6000余人,俘虏、投诚3500余人。纵队也从刚开始时的几十人,几百人发展到一万一千多人。转战39个县市建立了人口450万以上的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2015年7月7日,《人民日报》刊文《回望血与火的十大战场》记载了中国抗战的10个战例:平型关大捷、黄土岭战斗、百团大战、冉庄地道战、车桥战斗、五道岗战斗、百花洞战斗、台儿庄战役、第三次长沙大捷、仁安羌大捷。东江的百花洞战斗排在第七,列为抗日游击队伏击战的典范。

虎穴大营救,斗智斗勇,功垂青史。1941年1月,“皖南事变”爆发后,国民党反动派向进步爱国人士举起屠刀;再加日寇铁蹄肆虐,国内几无安身之地。1941年1月5日,在中共中央的安排下,众多文化名人从桂林、上海等地转移到香港。

不料,1941年12月25日,香港沦陷,日军一占领香港,就开始搜捕文化人士。滞留在香港的文化人士危在旦夕!在中共中央的安排下,东江纵队担负起虎穴大营救的重任。廖承志、张文彬、曾生、王作尧等领导身临虎穴险地,组织安排滞港文化人士脱险。水陆两路兼行,救出文化人士800多名,其中著名人士有何香凝、柳亚子、邹韬奋、茅盾等等,同时还有一批国民党军政要员及家属,如第七战区司令长官余汉谋的夫人上官德贤等10余人。

从接到营救任务到将800多名滞留香港的文化界人士、爱国民主人士及其家属救出,历时6个多月,每一天都是同日军斗智斗勇。在东江纵队战士护送下,通过不同路线,顺利逃离日军魔掌,无一伤亡,无一被捕。

这一营救行动被茅盾称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抢救”工作,而邹韬奋则题了“保卫祖国 为民先锋”八个大字赞誉东江纵队。

惠州,他们把红色历史资料保护、弘扬、利用等工作都做得很好。

走过惠州这片红土地,收获满满。

【本地人履痕】走过这片红土地 1,705,773,618,000 d75f314abfe04aee89179fb05d9e8cce

主办单位:汕尾日报社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汕尾日报网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4120190010

主办单位:汕尾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汕尾日报网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4412019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660-3387883   邮箱:swrbxmtb@163.com
粤ICP备13051037号  粤公网安备 44150202000069号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开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