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洋
农历九月初九,两“九”逢在一起,所以古人称为“重九”。古人认为“九”是阳数,所以又称“重阳”。唐代诗人孟浩然在《秋登兰山寄张五》的诗中写道“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最著名的吟咏重阳诗当推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重阳节也称登高节,有登高避灾的习俗。李白有诗云:“九月天气清,登高无秋云。”天气晴好,可谓登山的大好季节。杜甫则云:“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连身体有病也不肯错过,登高的兴致跃然纸上。边塞诗人岑参在行军途中适逢重阳节,诗人仍想到要去登高,怀念那故园的菊花:“强欲登高处,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赏菊是重阳一大习俗,王勃的“九日重阳节,开门见菊花”;李白的“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范成大的“世情儿女无高韵,只看重阳一日花”等等,都道出了赏菊饮酒的情趣,语言隽永,诗意清新。陶渊明的“菊花如我心,九月九日开。客人知我意,重阳一同来”,于朴实中见真情,意趣横生;白居易的“满园菊花郁金黄,中有孤丝色白霜。还似今朝歌舞席,白发翁入少年场”,以菊喻人,抒发了诗人欢快的情怀;孟浩然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写出了深厚诚挚的友情,言有尽而意无穷。
插茱萸是古代重阳节的又一趣俗。杜甫的“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借物言情,一语道出诗人的佳节思亲之念,韶华易逝之悲。
饮菊花酒,也是古人过重阳节的习俗。李白高歌,“携壶酌流觞,赛菊泛寒荣”,白居易邀请,“待到菊花家酿熟,与君一醉一陶然”,杜甫低吟“伊昔黄花酒,如今白发翁”,卢照邻则感叹,“他乡共酌菊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等等,可谓情景交融,情趣盎然。